房杜二人结伴走入丽正殿,拱手见礼后依次跪坐于御案下首。
“克明,绛州之事可有进展?”李世民开口相询,目光中透着试探,语气却显得随意。
杜如晦正欲开口,房玄龄却是心中一紧,裴寂的弹劾奏折是经他手呈报给李二的。其内容几乎将敬川列为了不世之奸,罪状累累。
然而,细观那些“铁证”,不少却显得刻意为之,尤其是所谓“纵兵行凶、屠尽山匪”的指控,更是空穴来风。
房玄龄的次子房俊也在绛州,为避嫌,他未作细批便呈交圣案。却不料,竟被唤来与杜如晦共议绛州之事——难道圣上已有定论?还是另有深意?
杜如晦却面不改色,沉声答道:“圣上,绛州进展顺利。敬家铁匠已由精兵护送,旬内抵达。臣私下做主,将造纸印刷作坊的匠人也一并派往了绛州。至于杜家工匠,首批两百人将在十日内出发。”
顿了顿,杜如晦命人抬出一件器具摆在殿内,神情间透着几分难掩的惊叹:“此外,绛州录事参军呈送曲辕犁样具。臣亲自验证,此犁具轻便易用,果如敬家庄户所言,一头母牛单日可犁地五亩。”
“果真如此?”李世民闻言大为惊喜,眉宇舒展,神情中难掩赞叹之色。
现行的直辕铁犁需两头壮牛合力,日耕不过一亩多;而这曲辕铁犁竟可一牛日耕五亩,其效率整整提升十倍!
房玄龄初闻此事,激动得几乎从席上站起,连连称道:“如此神器,真乃天佑大唐!”
他那日没亲眼看见敬川庄上的耕作景象,此时神情大为震惊。
李世民和杜如晦见状,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暗笑:房相这老实模样,真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
房玄龄的惊叹还未平息,长孙皇后轻声道:“二郎,得此祥瑞,不如在亲蚕大典时展于众人,既能能彰显圣恩,又可振奋民心。”
她神色从容,言辞中透着细致考量,显然已将皇室威仪与百姓教化一并纳入心中。
李世民微微一笑,目光转向皇后,话中多了几分宠溺:“若要彰显此等神器,便要辛苦观音婢亲自主持了。”
“妾身甘愿为陛下分忧。”长孙温婉一笑,目光却透着坚韧。
李世民转而看向杜如晦,语气转为郑重:“克明,炼铁、造纸印刷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然此等大局,须有贤能主持。可有人选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