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仓库建好,交粮标准,政策条件

6月底,第一栋仓库综合楼竣工,不过平安新村能采购的水泥与红砖指标也已经到了极限,再去公社里拿批条是不可能了。

后面还要采购的话,指标就没有了,但是可以跟那些村办工厂以物换物,不过总用腊肉换水泥红砖,不是说不可以,但很亏本。

而从四九城那边通过雷师傅采购,他是有办法,不过运费和价格就很高了。

另外通过程主任弄一些水泥与红砖的指标,出于以前的关系,倒是可以帮点忙。但不可能一直这样,因为新村不是在他的管辖之内,一直帮忙名不正言不顺,容易有隐患。

暂时只能这样,不能弄得太过分,而且后面建设新村的时候,水泥红砖需要的数量那可不是一般的大,成天从城里通过雷师傅买也不现实。

也幸亏方平安决定第一个建筑是二层(加地下室)的综合仓库楼。地下室储存粮食肉类,一层是食堂工具间办公室作坊等等功能性区域,二层是村民临时集体宿舍,三层平台可以用作晒谷场。而且方平安不想跟其他人挤在一起住,打算在天台上隔一处位置出来,先临时做个小木屋,这样隐秘性也好一些。等后面房子建好以后再搬下去。

综合仓库楼,每层长宽各25米高3米,除开走道以外,每层的仓储或住宿面积为484平,每间屋子都是5.5m*5.5米总计30.25平,每层16间。

而新村总人数为58人共33户,很多都是一人一户可以住高低床,挤一挤稍微做点隔断,还是能挤的下去的。

年底之前再建一些房子,居住问题便可以解决了。

综合仓库楼建好以后,雷师傅他们就回四九城了,然后刘光天等人就每天开车跑来跑去,把放在轧钢厂仓库的物资,以及花园子里的物资不断的搬运过来,顺带采购。李怀德那边也不含糊,派车给方平安运了两趟,总算把东西全给运完了,一直放在轧钢厂的仓库里也不是回事儿。

而方平安这边就带着大家开荒,建梯田,挖鱼塘,顺带砍树准备做小木屋。

这边划给他们村的区域里,树是让砍的,不砍没法儿改成梯田种地,毕竟还是以粮食种植为主。

建木屋的设计图方平安之前就画过,然后雷师傅给改了很多地方,方平安本身也有点手艺,按照雷师傅修改好的设计图来搭建,方便简洁,没太大的技术难度。反正也不图它有啥美观性,能住人就行,等明年收成达标以后,再解决建筑材料的问题。

市里给新村的政策那份文件方平安仔细研究了好几遍。

大致上跟普通村子的要求是一样的,但也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因为毕竟是SH主义新村。

平安新村总面积200亩,耕地不能少于70%也就是最少为140亩。

交公粮的要求:

首年,公粮可按标准一半来交,因为新村啥也没有正在开荒,昌平区标准大概是一亩地上交120-150斤。

也就是年底之前新村至少得交8400斤粮食,当然,不同粮食折算标准不一样。

而从明年开始,就得和其他村子一样了,公粮按照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核定,比例为5-15%,60年代昌平地区每亩约50-100斤(小麦/玉米为主)。

另外还有统购粮(余粮),根据当年产量浮动,通常占产量的20%-30%,与公粮合计可达总产量40%以上,但这部分有偿,不过价格很低约为市价的1/4。

若遇丰年,余粮任务可能增加;灾年则可能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