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傻眼儿了。
有些人被这么明晃晃的挑破占便宜的心思,有些窘迫的垂下了头。但也有人不服“学校是我们让捐的吗?还不是她愿意!知青下乡不就是支援农村建设吗?不支援来这里干嘛?分我们的粮食吗?!”
有人不满的嚷嚷起来。
好似声大就有理似的。
姜柒月也不恼,反而目光若有似无的落在了丁大山身上。
丁大山只觉得如芒在背。本分老实了一辈子,结果眼看就能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被迫走上了不归路。
沉重的叹了口气。他站了出来,抬手虚压了一下,示意大家安静“我知道大家心中都有些小心思,能理解。可是当初答应的原因也在于小姜知青说了,会捐建一所学校。这是交换条件。这年头,挣钱不容易,人家只是来支援农村建设的,又不是扶贫来了。凭啥把辛苦攒了的钱给大青山村啊?
拿一段河给村里的娃儿们换一所学校。你们觉得亏吗?可人家还给娃儿们供电了!就连供暖,学校都给安排上了。这条件,别说十里八乡了,你们打听打听松市,打听打听京都的学校。看看有没有那个学校既有请砖瓦房的校舍,还有20瓦的灯泡,冬季还四个月持续供暖?
人啊,可以有私心,但心不能坏透了!
糟良心的事儿咱们可不能干啊……要不然村里在这所小学上学的娃儿们以后得被人戳断了脊梁骨咯!你们脸上就有光了?”
村民们倏地沉默了。
孙红旗第一个举手“机器是人家小姜知青的。河段也是人家跟村里换的。人家爱咋用咋用,我没有意见!”
“我也没意见!”丁建国和丁建设兄弟立刻附和。
桂花婶子也笑呵呵的道“这么好的校舍条件,我可舍不得往外推。”
“就是就是!我还要在这里上学呢,学校可漂亮了。”牛娃子蹭着鼻涕,站在自家爷爷身边大声道。
接着,刘婶子,老王头,曹老爷子,苏大夫以及村里的孩子们……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大队长和孙红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