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曙光石

第 117 章 曙光石

青云镇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田野上,如同一层薄纱轻轻地覆盖着这片土地,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沈清欢和萧景珩静静地站在试验田边,他们的身影被晨曦勾勒出一道淡淡的轮廓。

试验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沈清欢和萧景珩望着这片丰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他们为这片土地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努力,如今终于看到了回报。

然而,这份宁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他们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沈姑娘,萧公子,你们可真是好本事啊!”这个声音尖锐而刺耳,让人不禁心生厌恶。

沈清欢和萧景珩对视一眼,两人的眉头都微微皱起。他们立刻认出了这个身影——正是前几天来过试验田的县令。

“县令大人,您今天又有什么贵干?”萧景珩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语气虽然平和,但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县令面带微笑地走过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不紧不慢,似乎对自己的出现胸有成竹。然而,他的眼中却透着一丝阴沉,与他脸上的笑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官今天来,是想看看你们的试验田进展如何。毕竟,这可是朝廷的土地,本官有责任监督。”县令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让人感觉他并不是真心关心试验田的情况,而是另有目的。

沈清欢咧嘴一笑,拍着胸脯说道:“大人,您就放心吧!咱的试验田那叫一个顺利,老百姓对新技术可喜欢啦,庄稼长得那叫一个好。您要是有兴趣,我这就带您去瞅瞅。”

县令点了点头,嘴角却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轻蔑:“行啊,那本官就去看看。不过,本官可得提醒你们,别仗着朝廷的名头在这儿瞎折腾。”沈清欢和萧景珩领着县令在试验田里转了一圈,县令表面上不住点头,可眼里的嫉妒却愈发明显。突然,县令停下脚步,脸色一沉:“这庄稼看着是不错,可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用了什么歪门邪道,蒙骗朝廷。”萧景珩眉头紧皱,正色道:“大人,我们所用的皆是科学之法,有凭有据,何来歪门邪道之说?”县令冷笑一声:“哼,空口无凭,本官要把这庄稼带回衙门检验,若有问题,你们可担待不起。”沈清欢急了:“大人,这庄稼马上就要收获了,您现在带走,影响收成不说,还破坏了试验。”县令却不听解释,招呼手下就要动手。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位身着官服的老者疾驰而来。老者跳下马,大声喝道:“大胆县令,你这是在干什么!”原来,老者是省里下来巡查的官员,听闻此处试验田成果显着,特意前来考察。县令见了省里官员,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萧景珩嘴角一扬,云淡风轻地说道:“大人,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我们做的可都是为了老百姓好。朝廷支持我们,也是希望我们能为国家的发展出份力。”

县令鼻子里轻哼一声,没再说话,转身领着一群随从朝试验田走去。

---县令在试验田里东瞧瞧西看看,眼神中满是挑剔。突然,他弯腰捡起一株庄稼,阴阳怪气地说:“这庄稼看着是挺壮实,可说不定里面都是空壳子,中看不中用。”沈清欢气得满脸通红,刚要开口反驳,萧景珩轻轻拉住了她,上前一步说道:“大人若有疑虑,不妨当场查验。”县令冷笑一声,命人拿来工具,开始检查庄稼。然而,无论怎么查,都挑不出半点毛病。县令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就在他恼羞成怒之时,省里的官员走上前,严肃地说:“本官一路过来,听闻百姓对这试验田赞不绝口,你们如此用心,实乃百姓之福。”说罢,又瞪了县令一眼,“以后莫要再无端生事。”县令吓得浑身一颤,连忙磕头:“下官知罪,下官知罪。”省里官员又对沈清欢和萧景珩鼓励了一番,随后带着人离开了。县令灰溜溜地跟在后面,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沈清欢和萧景珩相视一笑,继续投入到试验田的忙碌中。

试验田里,赵大牛和几位农夫有说有笑地忙碌着。瞧见县令领着一群人过来,赵大牛心里头“咯噔”一下,不过马上就恢复了平静。

“大人,您快瞅瞅,这灌溉系统可太好使啦!有了它,庄稼在旱季都能长得水灵灵的呢。”赵大牛乐颠颠地指着水渠,脸上的笑容那叫一个灿烂。县令却一脸不屑,撇了撇嘴道:“哼,就这破玩意儿能有啥用,别是你们故意夸大其词,想骗取朝廷的赏赐吧。”赵大牛一听,急得脸都红了,梗着脖子说道:“大人,您可不能这么说!这灌溉系统都是沈姑娘和萧公子带着我们一起研究出来的,实实在在地让庄稼增产了,村里的乡亲们都能给我作证!”县令眼睛一瞪,正要发作,突然,他脚下一滑,整个人“扑通”一声掉进了水渠里。随从们赶紧手忙脚乱地把他拉了上来,此时的县令浑身湿透,狼狈不堪,引得周围的农夫们都忍不住偷笑起来。县令恼羞成怒,刚想发作,却看到省里的官员正一脸不悦地看着他。他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强忍着怒火,灰溜溜地带着人离开了。赵大牛看着县令远去的背影,吐了吐舌头,笑着说:“活该!让他整天刁难咱们,这下遭报应了。”说完,大家又继续开心地忙碌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