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冗杂,黎煊又心系边境的安危,纵使坐在最接近皇位的位置上,他也根本无心去听。
直到文武百官谈到先皇庄羡明的死因,他才站起来主动承认道:“弑君者,黎煊。”
闻听此言,在场众人俱是一惊。
便是高坐在皇位之侧的监国长公主庄如玉,亦是脸色一白,不知该如何是好。
一般说来,当谈及先皇死因的时候,上位者都会严令史官以春秋笔法进行修饰。
但此刻,黎煊就这样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真相,当真是千古未见。
“戾君庄羡明之死的真相,尚待本宫查明,此事暂且不议。诸位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反应过来后,庄如玉立刻站出来维护黎煊。
史笔如刀,一旦黎煊弑君的污名记在史书上,恐怕这辈子就再难洗清了。
“臣有本奏。”
庄如玉面色一凝。
她循声望去,看着执笔在前、坐得笔直的太史令,一颗心直往谷底坠去。
“卿有何言?”她几乎是一字一句的问道。
“敢请黎人皇将先皇之死如实告知。”太史令执笔参拜。
“乃我一刀斩之。”
即便婶娘庄如玉拼命给他使眼色,黎煊依旧直言不讳。
太史令闻言,奋笔疾书,片刻间,史书已成。
他拿着墨痕未干的书帛敬呈给黎煊,郑重道:“史书已写成,还请黎人皇过目。”
黎煊接过这卷布帛,只见上边赫然写着:“隐君庄羡明,于在位期间久居深宫,不顾百姓疾苦,纵容妖魔为祸,致使隐国全境民不聊生。”
“上天有感,于其立后之日降下雷劫,殛之。”
“此乃,天诛!”
黎煊看完,便将这一卷布帛交还到太史令手中,问道:“此非我之所言,实乃臆造。你为何不写,黎煊弑其君?”
太史令答道:“戾君死于天诛。”
黎煊又问:“一字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