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城西五十里外,一支近万人的大军正在此处驻扎。
大营之中,一面“明”字大旗迎风招展。
与之一起的,还有另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奉旨勤王”四个大字。
周遇吉刚巡视完大营,便见李建泰气势汹汹的赶来。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将人迎进主帐。
不一会,王继馍、周英、王进朝、于成龙等人也纷纷到达。
面向众人,李建泰提高声调,“周将军,我们来此已半月有余,不知何时可以到达京师,解太子殿下之围?”
周遇吉满脸无奈,“李阁老,要解救殿下,首先要击败在宣化的清军尚可喜部,确保后路无忧。其次要打下居庸关,打通宣府到京师的道路。最后还要攻破在京师外围的几十万闯贼,接应殿下出城。靠我们眼前这近万人,绝难办到。”
李建泰厉声道:“靠我们这近万人当然办不到,但你为何只带了近万人来?明明在大同还有万余兵卒。而且若再行招募,再增加万余兵卒也并非不可能。”
周遇吉脸上无奈更深,“李阁老,此事末将不是和你说过了吗?在大同留下部分士卒,是确保有个万一,我们也好有个退路。而大同的钱粮也无法支撑再招募更多兵卒。”
李建泰冷笑一声,“未战先寻后路,周将军不愧是大明勇将啊!”
周遇吉被李建泰的一顿嘲讽气的脸色发白,“李阁老,你这是何意?是在说周某胆怯吗?”
李建泰并不理会发怒的周遇吉,而是抱拳向上,“京师被围,大明危在旦夕。身为大明臣子理应奋不顾身,拼死向前,解殿下于困境,救大明于危难。哪能因个人安危而畏缩不前?”
“我,我……”
周遇吉张着嘴,却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辩解。
这时,王继馍说道:“李阁老,你我都是文臣,并不懂军事。此等事情,周将军如此做,定然有自己的道理。正如你所说,朝廷危难!当此之时,你我正当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万不可因这点小事而自起内讧啊!”
李建泰神色一冷,接着一脸倨傲的看着王继馍,“王巡抚说自己不知兵也就罢了,何必加上老夫?老夫奉陛下之令到山西前线抵御闯贼,若不知兵,陛下会派老夫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