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上,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跃然纸上——“文化节”!郭凌峰放下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要让这三个字响彻整个大梁王朝,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他将自己的构想细细写成计划书,并召集了文化发展委员会的成员,一同商讨筹备事宜。起初,一些保守派官员对他的想法表示质疑,认为劳民伤财,华而不实。
“大人,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文化活动,所需人力物力皆是天文数字,国库恐难以支撑啊!”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与其将精力放在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上,不如集中力量发展农业,增强国力。”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郭凌峰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诸位大人,文化乃是一个国家之魂,民族之根。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更要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举办文化节,看似耗费巨大,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而持久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各位想想,如果我们能借此机会,让那些埋没在民间的文化瑰宝重放异彩,让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得到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全天下人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渐渐消除了官员们的疑虑。最终,在郭凌峰的努力下,文化节的筹备工作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各项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文化节开幕式当天,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街道上张灯结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郭凌峰一身华服,亲自为文化节拉开序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他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接下来的几天里,各种文化活动轮番上演,精彩纷呈。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齐聚一堂,举办讲座,分享创作经验,吸引了大批年轻学子和文化爱好者。
“灵感来源于生活,创作要关注现实……”一位白发老者侃侃而谈,他正是享誉文坛的大儒张之洞,他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年轻学子的创作之路。
“快看,那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人!”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呼,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幅气势磅礴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引来阵阵赞叹。
文化节的气氛越来越热烈,而一场即将举行的文学比赛,更是将人们的期待推向了高潮。据说,这场比赛的优胜者,将有机会得到文坛泰斗的亲自指点,这对于那些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知道这次比赛,会涌现出哪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呢?”郭凌峰站在高台上,望着台下那些充满朝气的面孔,喃喃自语道。
文学比赛如期而至,年轻的学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场地设在京城最大的书院——国子监,宽敞的大堂内,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参赛者们个个神情专注,笔走龙蛇,尽情挥洒着才华。
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少年,格外引人注目。他身形瘦弱,但眼神却炯炯有神,下笔如有神助,一篇洋洋洒洒的诗赋,一气呵成。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语言犀利又不失文采,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赏。
“后生可畏啊!如此佳作,堪称百年难得一见!”一位老先生抚须赞叹道。他是当朝文学泰斗,平日里鲜少夸赞他人,今日却被这少年的才华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