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阳光洒满了皇宫,为琉璃瓦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边。勤政殿内,郭凌峰身着常服,正襟危坐。他的对面,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正是德妃口中那位名满天下的学者——文渊先生。
“先生大才,朕仰慕已久。”郭凌峰起身,亲自为文渊先生斟了一杯茶,“今日请先生前来,是想与先生探讨一番,如何才能重振我朝文化,使之再现盛世之景。”
文渊先生接过茶杯,轻嗅茶香,缓缓说道:“皇上忧国忧民,实乃百姓之福。老朽以为,文化之兴衰,关键在于民心。唯有激发百姓的创作热情,才能让文化之泉涌动不息。”
“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该如何做才能激发百姓的创作热情呢?”郭凌峰追问道,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文渊先生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说道:“皇上,老朽以为,可以举办一场全国性的文学比赛,不拘诗词歌赋,只要是优秀的作品,皆可参与评选。另外,还可以举办一场艺术展览,广邀天下能工巧匠,展示他们的精湛技艺。”
“文学比赛?艺术展览?”郭凌峰低声重复着这两个词,眼中渐渐亮了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无数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挥洒着他们的激情和创意,用文字和艺术,描绘出这个时代最绚丽的色彩。
“好!先生的提议甚合朕意!”郭凌峰一拍桌子,兴奋地说道,“只是,这其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商讨,不知先生可愿……”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殿外太监尖细的声音打断了:“启禀皇上,皇后娘娘驾到!”
郭凌峰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而文渊先生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宣。”郭凌峰淡淡应道,掩盖住眼底的情绪,起身相迎。
一身华服的皇后在宫女的簇拥下款款而来,眉目如画,雍容华贵。她对着文渊先生微微颔首,算是行礼,便转头对郭凌峰柔声道:“皇上,臣妾听闻您在与文渊先生探讨文化复兴大计,心中甚感欣慰,特地备了些茶点,还望皇上注意身体。”
“皇后有心了。”郭凌峰接过宫女递上的香茶,轻抿一口,放下茶杯,转向文渊先生,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先生,朕决定,这两项盛事,朕要亲自参与策划!务必将其办得轰轰烈烈,名垂青史!”
文渊先生抚须而笑,眼中满是赞赏:“皇上英明!老朽相信,在皇上的带领下,我朝文化定能再现辉煌!”
皇后的笑容僵了僵,很快便恢复如常,柔声细语道:“皇上,臣妾也相信,有您在,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消息传开,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年轻的学子们更是激动不已,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文学比赛上一展才华。茶馆酒肆里,吟诗作赋的声音此起彼伏;书院学堂中,学子们互相探讨文章的立意和结构;就连市井小巷里,也不时能听到孩童们背诵诗歌的声音。
“听说了吗?皇上要举办全国文学比赛,一等奖可是能得到御笔亲赐的‘文魁’称号呢!”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我要好好准备,争取一举夺魁!”
“我从小就喜欢写诗作赋,这次一定要让世人见识一下我的才华!”
在一个简陋的书斋里,一个名叫李文清的年轻书生正伏案疾书。他出身贫寒,却酷爱读书,才华横溢。得知比赛的消息后,他兴奋得彻夜难眠,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的所思所想,都融入到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