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灵犀镇的秘密

在灵犀镇,每到月圆之夜,镇中心那口古老的水井便会泛起微光,像是在与天上的明月遥相呼应。井水清澈凛冽,平日里,镇民们用它洗衣做饭,浇灌庄稼,从未察觉有何异样。可近来,几个顽皮的孩童在井边玩耍时,竟瞧见井水映出的月影中,隐隐有奇异的符文闪烁,消息一经传开,平静的灵犀镇便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镇上来了一位名叫青河的年轻画师,他身形修长,面容清俊,背着一个破旧却整洁的画匣,里面装着他视若珍宝的画笔与颜料。青河初来乍到,对灵犀镇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听闻古井异事,好奇心顿起,决心一探究竟。

是夜,月色如水,青河避开众人,独自来到古井旁。他凑近井口,仔细端详,只见那月影中的符文愈发清晰,似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他。正当他看得出神,背后突然传来一声低喝:“年轻人,莫要乱动,这古井危险!”青河一惊,转身望去,见是一位佝偻的老者,眼神中透着几分警告。

青河恭敬问道:“老伯,这古井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为何会出现符文?”老者轻叹一声,目光望向远处,缓缓说道:“这事儿,还得从几十年前说起。咱们灵犀镇,本是一处灵气汇聚之地,这古井便是灵气之源。可后来,来了一伙神秘人,妄图窃取井中的灵气,镇里的几位长老与之对抗,虽保住了古井,却也元气大伤。自那以后,每到月圆,符文便会显现,像是在警示后人。”

青河听后,心中震撼,望着古井,暗暗发誓定要解开其中奥秘,守护灵犀镇。此后数日,他白日里穿梭于街巷,为镇民画像,换取食宿;夜晚则守在古井旁,记录符文的变化,试图参透其中玄机。

镇里有个叫阿瑶的姑娘,生性活泼,心地善良。她常来给青河送些自家做的点心,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络。阿瑶对青河的探究满心好奇,时常伴他左右,帮着留意古井的动静。

一日午后,青河在镇口为阿瑶画像。微风拂过,阿瑶的发丝轻轻飘动,青河手中画笔不停,眼中却只有阿瑶灵动的模样。画毕,阿瑶接过画像,看着纸上栩栩如生的自己,脸颊绯红,羞涩笑道:“青河哥哥,你画得真好。”青河挠挠头,刚要说话,突然天空乌云密布,转瞬之间,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落下来。两人匆忙收拾画具,往阿瑶家跑去。

刚进家门,阿瑶的母亲便迎上来,神色焦急:“阿瑶,快去看看你爹,他去田里查看庄稼,这雨一下,怕是回不来了。”阿瑶心急如焚,抓起蓑衣就要出门,青河拦住她:“我和你一起去。”

两人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田里,只见阿瑶爹倒在田边,脸色苍白。青河赶忙上前,探了探鼻息,尚有气息,只是腿被倒下的农具砸伤,动弹不得。青河背起阿瑶爹,与阿瑶一起艰难地回到家中。阿瑶母女对青河感激不已,阿瑶望着青河忙碌的身影,心中泛起别样的情愫。

雨过天晴,古井旁却出现了异常。那符文不再仅仅浮现于月影之中,白日里,井水也开始轻微震荡,符文闪烁不定。镇民们人心惶惶,都聚在井边议论纷纷。青河知道,事情愈发紧迫,若不尽快解开符文之谜,灵犀镇恐有大祸降临。

他日夜钻研之前记录的符文变化,翻阅古籍,四处打听线索,却一无所获。阿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偷偷将家中祖传的一本旧书拿给青河,那书上记载着一些零散的灵阵知识,虽不完整,却让青河看到了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