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佃农的反抗

红楼王权 冬窗白 1322 字 1天前

大宁律法严格规定,地主租种给佃农的粮食收成比例,不能超过十之二。

也就是说,一亩地收取粮一石,地主只能收取二斗,这其中的二斗,还要交给官府一斗。

这种粮食缴纳比例,算起来并不是离谱的高。

实际上...

地主刚给的地尺寸上少给些,契约上多要些。

无地可种的佃农,为了活命,也只能忍了。

有些地方,佃农收的粮食,至少要占四成以上。且,地主收租,并非你收多少粮食,按照比例收租。

而是...

每一亩地,春秋两季要提前缴纳租金。

就算是旱涝,颗粒无收的时候,租金也需要缴纳。

如此,佃农多少还有些奔头,还能在无灾的年月,可以活下去。

佛门租地呢?

不需要缴纳粮税,但是比例很高,至少十之五六。

百姓们为何不反抗?

因为这是佛门租地,任劳任怨,那是积累来世福报,乃是为佛祖种地。

这不,又到了每年秋季,缴纳地租的日子...

在广济寺外,一群肥头大耳的和尚,正在给一群瘦骨嶙峋的佃农称量粮食。且,看上去,广济寺的称量工具,也比官方规定的大了一些。

有些百姓,终究是粮食不够,提出疑问:“大师,我这些粮食,是在家里用官斗称量之后,才送来的,到了这里,怎么少了这么多?”

“阿弥陀佛。”

面对质疑,和尚也不生气,也不恼,态度还出奇的好:“这位施主,这些器具,乃是官方所定,你们不相信官方,难道佛祖也不信了吗?”

四周原本还在质疑的百姓,不少已经有了怒气的百姓,立即偃旗息鼓。

有些人,对于这些佛门弟子,早已经不满,更是心生怨念。

一开始,佛门就是以佛祖名义,向他们说,田地给了寺院,有了佛祖保佑,良田会收成更多。

然而,这些年来,土地卖给了寺院的佃农,发现每年收粮之后,自己剩下的粮食越来越少。

现在勉强果腹也做不到。

其中一个老农,衣衫破烂,满手老茧。

他已经五十多岁,看上去犹如七八十岁一般,身材都佝偻了。他努力种地,就是想要多些收成,给小儿子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