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高悬,将炽热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唐的大地上,给巍峨的长安城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边。
而此时,位于皇宫中的武德殿内,气氛却如暴风雨来临前一般压抑。
李世民身着玄色蟒袍,身姿挺拔,站在大殿中央,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
齐王李元吉眉头紧锁,双手背后,在一旁来回踱步,脸上满是焦虑。
“诸位爱卿,突厥两大可汗亲率五十万兵马犯我边境,如今已逼近雁门关。
事出紧急,大家可有良策退敌?”李世民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宰相裴寂率先出列,他身着绯色官服,神色凝重:“秦王殿下,突厥来势汹汹,我军兵力与之悬殊巨大。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遣使者携带重金前往突厥军营求和,先稳住局势,再从长计议。”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大臣面露犹豫之色,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而另一些大臣则面露不满,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
“裴大人,求和之举万万不可!”说话的是兵部尚书杜如晦,他一袭戎装,身姿矫健。
“突厥狼子野心,贪得无厌。此次若求和,他们定会以为我大唐软弱可欺,日后必定会变本加厉地侵扰我边境。
况且我大唐如今国力强盛,不提时空门连接的大秦、大隋、大明两朝这些盟友。
就说我大唐那么多先进武器,又怎能向突厥这等蛮夷低头?臣建议主动出击,以彰显我大唐之威!”
杜如晦目光坚定,声如洪钟,这番慷慨陈词在殿内激起千层浪。
谏议大夫魏征手抚长须,神色凝重地出列说道:“杜尚书所言极是,我大唐自立国以来,四方来朝,威名远扬。
今若因突厥兵临城下便求和示弱,恐令天下耻笑,寒了百姓与将士们的心。
但贸然出击亦需谨慎,突厥骑兵机动性强,我们需谋定而后动。”
“魏大人所言甚是,”户部尚书戴胄紧接着道,“如今我大唐虽有先进武器,可战争消耗巨大,粮草、军备补给务必周全。
臣已着人统计各州府粮草储备,目前尚算充足,但也需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从周边郡县紧急征调物资,以防万一。”
此时,尉迟恭大步跨出,单膝跪地,高声道:“殿下,末将愿率三千铁骑,直捣突厥前锋!
我大唐骑兵亦非等闲,定要让突厥人见识我军的勇猛!”
李世民微微颔首,眼中透着赞许:“敬德,你的勇气可嘉,但突厥五十万大军,不可轻敌。
我们需制定一个周全的战略,方能克敌制胜。”
就在这时,身着素袍的房玄龄缓缓开口:“诸位,突厥虽兵多势众,但长途奔袭,后勤补给线必然漫长且脆弱。
我们可派精锐部队绕道敌后,截断其粮草运输,断其命脉。
待其军心大乱之时,再以主力部队正面出击,前后夹击,必能大破突厥。”
“房大人此计甚妙,”杜如晦接话道,“只是派往敌后的部队需行动隐秘、战斗力强,方能完成此艰巨任务。”
“臣愿领兵前往!”秦琼挺身而出,眼神中透着坚毅。
李世民思索了片刻,把目光投向素有大唐军神之称的李靖。
“药师,不知你所训练的大唐皇家第一师如今情况如何?可否一战?”
李靖稳步出列,身姿笔挺,一袭银色盔甲在殿内微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
“殿下,大唐皇家第一师自组建以来,日夜操练,已熟练掌握各类先进武器的使用方法,士兵们士气高昂,纪律严明。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若有周全的战略部署,可堪一战。”
李世民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药师,你向来谋定而后动,对此次突厥来犯,可有更为周全的应敌之策?”
李靖微微仰头,视线落在殿内悬挂的大幅军事地图上,那上面细致描绘着大唐边境与突厥大军当前的态势。
稍作沉吟后,李靖朗声道:“殿下,臣以为,可充分发挥大唐皇家第一师的优势,主动出击,打突厥一个措手不及。”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不禁精神一振,纷纷将目光聚焦在李靖身上,满含期待。
“突厥骑兵虽机动性强,惯于长途奔袭,但他们战术相对单一,多依赖冲锋陷阵。
而我皇家第一师装备了先进的火枪、火炮等热武器,射程远、杀伤力大,这便是我们的制胜关键。”
李靖一边说着,一边走近地图,抬手在上面比划着行军路线与作战部署。
“臣建议,先派遣小股轻骑兵,佯装成普通边军。
在雁门关外与突厥前锋部队进行小规模冲突,且战且退,将突厥大军引至预设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