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斯大林格勒战役

已经解除国防军大批将领的统帅不再相信这些不听话的贵族军官,而是大批提拔了如保卢斯这样的平民出身的军官,相对来说,这些平民出身的军官更听话,更忠实,深受统帅的喜爱。

在小个子统帅的眼里,忠实听话更胜于业务能力。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于1968年1月5日,这位此前从未指挥过营级以上部队的军官,竟被破格晋升为装甲兵上将,并被委以重任,担任第6集团军司令。而第6集团军,正是执行“蓝色计划”的矛头部队之一。

保卢斯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大多时候只是一名高级参谋人员,虽然在参谋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实战指挥经验却极度匮乏。这一短板,无疑为后来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惨痛失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非常不幸的是林虎将军的第二坦克师被划到第六集团军的麾下,接受保卢斯将军的指挥。

令人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坦克师竟然被拆分了,其麾下的第三坦克旅200辆坦克,被编入A集团军群由威廉·李斯特指挥,协同进攻高加索地区。

而林虎率领本部人马和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一同加入B集团军群,由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将军指挥,主要进攻伏尔加河及斯大林格勒。

本来在蓝色计划方案中,斯大林格勒不是夺取的目标,由于蓝色计划进行的相当顺利,给了小个子一个错觉,德军依然和一年前一样勇猛。拿下斯大林格勒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统帅忽略了一个关键数据,虽然蓝色计划方案非常成功,但是仅仅俘虏了苏军不到二十万人,这和基辅战役俘虏的八十多万人有天壤之别,苏军根本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反而保留着大部分的预备队,随时可以发动强有力的反击。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微操大师又灵魂附体了,统帅下达了攻取斯大林的命令。

防守斯大林的是苏俄着名的崔可夫将军领导的第62集团军。由于崔可夫不断的得到后方的有力支援,保卢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拿不下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久攻不下,林虎将军建议道:“将军,我们不能再继续打这种巷战了,这无疑是让我们的士兵白白牺牲。装甲部队的优势在于平原上的突击,而非在狭窄的巷子里与敌人纠缠。我认为我们应该绕过斯大林格勒,全力截断伏尔加河的渡口,断绝苏军的补给线,如此一来,那些在城中进行巷战的苏军,便会因缺乏补给而陷入绝境。”

保卢斯听后,顿时恍然大悟,随即派兵对伏尔加河上的渡口展开攻击。然而,苏军迅速派遣援兵进行阻击,德军的进攻被成功击退。此后,双方陷入了漫长而残酷的巷战。无论是明军还是德军的装甲部队,在巷战方面都并不擅长。更何况,斯大林颁布了第227号训令,严令苏军一步都不许后退,这使得战斗变得愈发残酷,每一天,都有大批的士兵在枪林弹雨中失去生命。

反观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工厂区,苏军的工厂开足马力,每天都有崭新的坦克下线,并随即投入战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军的补给却少得可怜。尽管德国空军每日竭尽全力进行空投补给,但依然远远无法满足前线的需求,可谓入不敷出。

林虎将军在协同保卢斯将军作战的过程中,眼睁睁地看着手下的坦克数量日益减少,士兵们的人心也开始出现浮动。终于,他再也坐不住了。

“保卢斯将军,我郑重建议您立即与德军统帅部取得联系,尽快下令撤出斯大林格勒。这里已经成为战略上的死地,绝不可继续死守。时间拖得越久,我们就越有可能被困死在这里。”林虎将军言辞恳切,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分析得透彻明了。

然而,保守的保卢斯将军,因不敢违背统帅的命令,依旧坚持继续进攻斯大林格勒。面对保卢斯的固执,林虎将军深感无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批德军士兵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丧生。

此时林虎的坦克第一师只能做的就是在后面给德军做炮火支持,让明军的坦克冲在第一线,林虎将军是说啥都不同意的,毕竟苏军的坦克狙击手拿着RPG火箭筒就躲在暗处,随时都可能给明军坦克来上一发。

果然,一切正如朱由检所预料的那样。苏俄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基数,迅速组建了一支规模达一百万的预备队,即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这支生力军由南向北,全面包围了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这便是人口大国在战争中的显着优势,能够迅速动员并组建起大规模的军事力量。

陷入包围圈的保卢斯惊恐万分,他对着麾下众将哀叹道:“倘若苏俄没有如此强大的兵力补充能力,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必定能拿下斯大林格勒。可如今,面对苏俄的百万大军,我恐怕将死无葬身之地。我并非输在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德国的兵力实在有限,资源也极度匮乏。如今,弹药和燃油全面告急,我实在是无力回天了。”

得知第十六集团军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消息,统帅派出了名震天下的曼施坦因将军组建顿河集团军群,执行风暴行动,全力解救保卢斯。

对于这次解救第六集团军的行动,曼施坦因将军信心十足,毕竟第六集团军可是德军精锐中的精锐,其麾下的20万部队,基本都是参加过法国战役、波兰战役、巴巴罗萨战役的老兵。

只要第六集团军的将士们拥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他坚信这次突围行动有十成的把握能够成功。

已经解除国防军大批将领的统帅不再相信这些不听话的贵族军官,而是大批提拔了如保卢斯这样的平民出身的军官,相对来说,这些平民出身的军官更听话,更忠实,深受统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