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攻打襄阳,俘虏抓了不少。襄阳这边抓了两千多俘虏,按规矩,还是送去当半年到一年的苦力赎罪。
襄阳已经拿下,荆襄大道的建设正需要人手呢。
樊城却不同,这里的冯雄是带着手下士兵有组织的投降,当然不能像其他战俘一样送去当苦力。
冯雄今年三十四岁,是从流民中一路杀出来的义军首领。他手下有三千兵马,在守城战中折损和逃亡了一部分,如今跟随他投降的尚有一千九百余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樊城后,余诚派人将垂头丧气的冯雄提上来,开门见山问:“冯将军有何打算?”
冯雄叹息一声:“败军之将,哪里敢有其他奢求,只盼余司令能善待我手下投降的弟兄,给他们一条活路就好。”
余诚道:“对于战俘,余家军向来是宽大处理。只要没有犯下罪大恶极的过错,我们都网开一面,顶多是让他们干一段时间的工役,然后就给他们一条出路。”
“我也向樊城百姓了解过你们,在樊城还算守纪律,除了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没有其他罪行。”
冯雄面色有些难堪:“我治军不严,让余司令见笑了。”
“闲话休提,对于这支军队,我的想法是这样。”
“余家军的新一期征兵正在开展,我计划从中挑选五百左右,分散打入到新兵中去。”
余家军自进入荆州以来,一共有两次大规模征兵。第一次是荆门保卫战胜利后,扩招了一万一千人;第二次是今年年初,计划招募八千至一万人。
因为去年的征兵已经将民间适龄男子招收很多,所以第二次征兵分做两期,第一期只招收了四千人,才刚刚结束新兵营训练分配下去,这次招收的就是第二期。
随着战事进行,余诚可以预见像这种俘虏处置还会有许多。这次从中招收战士加以思想改造,就是一次实验。
“其余人有三种去处,第一是发给路费,听其回乡;第二种是加入余家军的集体农场务农;第三种是分配入工厂当产业工人。”
冯雄意兴阑珊,“全凭余司令安排。”
“至于冯将军,有两种去处,请冯将军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