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帝国风云的转折
一、故事背景
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嬴政完成统一六国大业后,已统治秦朝多年。在他的统治下,秦朝推行一系列统一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但同时也大兴土木,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浩大工程,百姓负担沉重,民怨渐生。朝堂之上,权力斗争暗流涌动,皇子们觊觎皇位,大臣们各怀心思。
二、主要人物
1. 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开国皇帝,雄才大略但晚年刚愎自用,追求长生不老,对帝国未来传承犹豫不决。
2. 扶苏:秦始皇长子,仁厚善良,有政治远见,主张以仁义治国,因与秦始皇政见不合,被派往北方监军。
3. 胡亥:秦始皇幼子,深受宠爱,性格乖张,在赵高的教唆下,妄图谋取皇位。
4. 李斯:秦朝丞相,位高权重,富有政治才能,但为保权势,在秦始皇驾崩后参与阴谋。
5. 赵高:中车府令,狡黠阴险,野心勃勃,企图通过扶持胡亥上位来掌控朝政。
话说那秦始皇嬴政,作为一统六国、建立千秋霸业的千古一帝,其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天下苍生的命运。而他决定巡游之举,更是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议论。
有人说,这是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无上权威,让天下人都能目睹他的雄风;也有人认为,他是想亲自视察各地的民情风俗,以便更好地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然而,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巡游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秦始皇的病情。
其实,早在多年前,秦始皇就已经被疾病缠身,但他一直强忍着病痛,不肯示弱于众人面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愈发严重,已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此时的秦始皇深知,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恐怕自己的生命将会受到极大威胁。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做出了巡游的决定。
一方面,巡游可以让他暂时摆脱宫廷中的繁琐事务,放松身心,或许对病情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这次巡游,寻找一些民间的奇方妙药,以求能够治愈自己的顽疾。就这样,秦始皇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踏上了巡游之路。一路上,他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但与此同时,他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
在那宏伟壮丽的咸阳宫中,伟大的始皇帝嬴政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微微皱起,一只手不自觉地抚着胸口。近来,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时常会有不适感袭来。然而,这位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却丝毫未减。
尽管身体发出了警告信号,但秦始皇心中的豪情依然如熊熊烈火燃烧不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决然地下达了一道旨意:准备进行第五次巡游天下!
对于秦始皇来说,这次巡游意义非凡。一方面,通过展示大秦帝国的强大实力和浩荡军威,可以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望而生畏,从而进一步巩固统治;另一方面,他也寄希望于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寻得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药,以实现永远掌控天下的梦想。
接到诏令后,朝中大臣们纷纷忙碌起来。丞相李斯亲自统筹安排各项事务,确保此次巡游万无一失。而中车府令赵高则精心挑选了一批精锐侍卫随行护驾,并对出行所需的车辆、马匹以及物资进行细致入微的筹备工作。
此外,秦始皇最疼爱的幼子胡亥也主动请求随父一同出游。看着聪明伶俐的小儿子,秦始皇欣然应允。于是,一支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队伍很快便集结完毕,缓缓驶出了咸阳城的大门,向着未知的远方进发。
咸阳风云起秦始皇第五次巡游之肇,始公元前 210 年,咸阳城沐浴在一片金黄的晨曦之中,高大的城墙与巍峨的宫殿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尽显大秦帝国的雄浑气魄。然而,在咸阳宫那重重殿宇深处,秦始皇嬴政却在御榻之上辗转反侧,身体的不适如阴霾般悄然笼罩着他。
嬴政缓缓睁开双眼,眼神中虽仍透着往昔的坚毅,但难掩疲惫之色。近日来,他时常感到精力大不如前,头痛之症也愈发频繁地袭来,仿佛有无数根细针在深深刺入脑髓。每一次头痛,都似在提醒他岁月的无情与身体的衰弱。然而,这位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霸主,内心的雄心壮志并未因身体的不适而有丝毫消减。
嬴政起身,由内侍搀扶着走向殿中的巨大铜镜。镜中的他,身形依旧挺拔,只是面容略显憔悴,那曾经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也夹杂了不少银丝。他凝视着镜中的自己,心中暗自思忖:“朕横扫六合,天下归一,岂能被这区区病痛所困?朕的帝国,还有无数宏图大业等待朕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