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想要打压托拉斯也并非易事。
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
麦金利总统已经被MFK对冲基金和标准石油公司搞得焦头烂额。
最终还是共和党会获胜。
75%的支持率在短时间内降至50%以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在于当选之后。
“罗斯福那家伙,骨子里也有政客的特质,不愧是哈佛的高材生。”
剩下的三天。
美国的命运系于大选。
两天后。
砰!
“少,少爷,大事不好了!”
詹姆斯脸色苍白,朝杜鲁门跑来。他手里拿着一份《华尔街日报》的早报。
杜鲁门放下正喝着的可乐。
“怎么了?”
“麦……麦金利总统他……”
咕噜。
詹姆斯咽了口唾沫,冷汗直冒。
“据说在他隐居的家中遭到暗杀。”
“……啊。”
大选前一天,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遇刺身亡。
终究还是发生了。
想必是无政府主义者的所作所为。
“这样啊。”
杜鲁门放下报纸,继续手头的事。
麦金利的死,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命运,所以杜鲁门并不太惊讶。
这个时期正是无政府主义者活跃的时候,他们对资本主义极为愤慨。
“但这并非我所期望的结果……”
不过从结果来看,一切都还算顺利。
麦金利承担了所有责任,以遇刺的方式让共和党摆脱了困境。他的遇刺也会引发同情舆论。
罗斯福接任总统候选人后,将点燃恢复名誉的主义舆论之火。
反托拉斯的总统倒下了。
共和党内反托拉斯议员的活动将受到抑制,那些一直追随反托拉斯总统的民众也会重新思考。
政治不是逻辑,而是形势。
框架可以随意构建。
显然,主导权已经明确地落到了杜鲁门手中。
从结果来看,一切都很完美。
但过程却并非如此。
杜鲁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憋闷和纠结。
杜鲁门曾对麦金利感到厌烦,有时甚至想干脆除掉他。
但麦金利有拆解标准石油公司的正当理由,所以杜鲁门没有这么做。
杜鲁门与麦金利的对决态势。
这本身对杜鲁门是有利的。
没必要非得除掉他。
所以杜鲁门的目的一直是让麦金利的视线从标准石油公司转移开。
绝对不是让他死。
杜鲁门也没想到麦金利会以这种自我毁灭的方式退场,难道是恶魔的阴谋?麦金利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遭遇了暗杀这一残酷的结局。
“葬礼我得去参加。”
“……少爷,你不惊讶吗?”
“嗯?”
瞬间,杜鲁门感觉后背发凉。
仔细一想,杜鲁门好像之前跟詹姆斯提过麦金利遇刺或许是个解决办法之类的话。
糟了,感觉不太妙。
“少爷……”
“该死。”
詹姆斯开始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杜鲁门。
太冤枉了,真不是杜鲁门干的。
误会就这样越来越深。
>>> 政治格局变动与新的机遇
“我庄严宣誓,我将尽我所能,遵守、维护和扞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忠实履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职责。”
美国总统遇刺身亡。
按照继承顺序,通常应由副总统接任,但麦金利没有副总统,于是自动由顺位第三的众议院议长接任总统职位。
即便大选结束。
当选者在完成交接程序之前,只是当选身份,在此期间需要有人代行总统职责。
罗斯福自然而然地继承了麦金利的总统候选人资格。
共和党内毫无杂音。
“罗斯福万岁!!!”
美国扩张主义的象征。
主义的象征。
战争英雄罗斯福成为总统候选人,执掌共和党的大旗,全美国为之沸腾。
一位能重塑美国威望的强有力候选人登场,局势彻底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