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李善长现代半日游,河南工厂招工
“善长啊,咱心里明白,你今日所说的每一句话,皆是为了大明的安稳昌盛着想。”
“你所提及的那些改革之举,诸如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王莽的改制、王安石的变法,虽说最终都以失败而收场。”
“但他们的出发点,无一不是怀揣着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宏愿,渴望着让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河清海晏。”
“善长,你可曾在心中设想过,六百多年之后的华夏大地,会呈现出怎样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李善长闻言,身形微微一震,眼中瞬间涌起无尽的惊讶与疑惑。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紧紧地凝视着朱元璋,仿佛想要从这位帝王的脸上找到答案。
“陛下,老臣从未有过如此设想,还望陛下能为老臣解惑。”
“咱这便带你去见识一番,那与以往任何朝代都全然不同的华夏。”
朱元璋在心中暗自思量,之所以毅然决定带李善长前往现代一探究竟,实在是当前局势紧迫。
在这朝堂之上,若论及处理政务的能力、安抚民生的手段,李善长绝对是首屈一指,论智谋、论经验,无人能出其右。
更为关键的是,在一年之后,他已然决意正式挥师南下,将那些名义上归附却实则心怀异志的附属国一举纳入大明的版图。
他目光长远,心怀天下,为了让后世子孙能够拥有更为广袤无垠的发展空间,彻底挣脱橡胶,以及其他关键资源的束缚,此次开疆拓土的壮举势在必行,不容有失。
然而,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征服一片土地或许凭借着强大的武力能够做到。
但想要治理好这片土地,让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却是难如登天。
那些附属国即便在武力的威慑下暂时屈服,若不能施以妥善的治理之策,终究不过是埋下了一颗颗动荡的种子,随时可能引发祸端。
要想让新纳入版图的土地迅速安定下来,李善长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他追随自己多年,历经无数风雨,在治理地方、安抚百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段老到而娴熟。
而且他心思缜密,行事稳重,每一个决策都深思熟虑,从不贸然行事。
带他去见识现代先进的治理模式、前沿的理念,必定能够拓宽他的视野,启发他的思路。
让他在未来治理新领土时,能够推陈出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大明王朝的万世基业筑牢坚实的根基。
“善长,随咱一同去亲眼看看那前所未有的世界。”
“待归来之时,相信你对这天下大势,会有一番全新的认知和感悟。”
……
傍晚,子时已至,夜幕如墨,万籁俱寂。
李善长缓缓从朱元璋那造型奇异、奢华至极且透着一股别样“骚气”的龙车中迈出脚步。
他的步伐因整日的奔波而略显迟缓,可那憔悴面容下的神色间,却涌动着抑制不住的亢奋与深沉的思索。
此刻的李善长,模样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曾经长长的胡须已被剃得干干净净,下巴处露出一片光滑的肌肤,少了几分威严,却多了一丝清爽。
头发也依照现代的样式精心打理过,不再是往日束发的模样,显得格外利落。
这般模样,让他看上去竟有几分陌生。
他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径直走向书房,呆呆地坐在案几前。
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眼神中满是迷茫与震撼,心中更是感慨万千,各种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今日跟随朱元璋的现代之行,所见所闻,彻底颠覆了他以往所有的认知。
从朱元璋口中,他得知了一个犹如晴天霹雳般的事实,大明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头,让他悲痛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