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应对武将,商贾出场
李奥也没废话,将他们对于炉子、煤球生产保密与产量提升的担忧,以及想要放开保密限制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向朱元璋说了一遍。
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开口道,“小李,这些分析,是伯温想出来的吧?”
李奥微微一愣,随即也笑了起来,“关于保密原因,确实是刘老推测出来的。”
“但后续提出在北方推进改革这一想法,可是我琢磨出来的。”
朱元璋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不错,你小子总算有了些长进,懂得往深里思考问题了。”
“咱当初把你们派到那儿,就是希望你们能在实践中多历练历练。”
李奥听到朱元璋的夸奖,嘿嘿一笑,“还行,还行,这段时间几乎天天跟你和标哥在一块儿,要是还跟以前一样,都和你们玩不到一起了。”
朱元璋不禁大笑起来,“你这小子,还是这么没个正形。不过,能有长进就好。”
“这北方改革之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咱现在就同意你们放开炉子和煤球的保密限制,但后续一系列安排,你们可有详细规划?”
李奥瞬间脑海中闪过一路所见所闻,神色变得认真严肃。
“大叔,我们这一路实地走访,深切感受到北方人口太过稀少。”
“一旦全面放开生产,煤矿开采量势必大增,这就急需大量人力。”
“我想着,可以借此机会把南方的流民吸引过来做工,既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又能填充北方人口。”
牛晓乾紧接着说道,“同时,咱们得把煤当作山西经济腾飞的支柱,借此让山西快速富裕起来,吸引八方商贾。”
“等工坊产量提升,炉子和煤球大量上市,届时必然需要成熟的销售渠道。”
“那些嗅觉敏锐的商贾,自会带着雄厚资金和广泛人脉蜂拥而至。”
“如此一来,围绕煤炭产业的上下游链条,就能逐步搭建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且繁荣的经济体系。”
“最重要的是,能借此机会直接定下新的商税政策。”
刘伯温听着,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他俩在现代虽是正儿八经的学渣,可平日里的所见所闻,再加上这段时间在各地的历练,倒也让他们成长了不少。
如今,已然有了几分对局势清晰洞察,懂得借势发力推行改革,不再是当初那副懵懂模样了。
而朱元璋凝视着视频中侃侃而谈的李奥和牛晓乾,目光中透着审视与欣慰,心中暗自感慨这二人的蜕变。
在现代时,这两人或许还带着些懵懂,可如今竟能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得头头是道,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他一边听着,脑海中一边飞速盘算起在这产业布局中,如何巧妙推动一些关键事情,比如给予武将一些好处,这无疑是稳固朝堂、推进改革的重要一步棋。
他沉思良久,心中诸多思量,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开口说道,“你们等下,咱把标儿叫来再详细商议,一会咱联系你们。”
言罢,他果断地伸手点击屏幕,中断了视频通话。
紧接着,他迅速联系朱标,又转头吩咐楚兰心,“赶紧把伯温招揽的商贾名单调出来,咱稍后要用。”
楚兰心立刻领命,手脚麻利地开始查找资料。
朱标此时正在处理手头事务,收到朱元璋召唤,丝毫不敢耽搁,立刻骑上电动车便朝着乾清宫赶来。
自朱元璋从现代购置了一批电动车后,为了让通行更加便捷高效,干脆下令拆除了宫中所有宫殿的门槛,自此,电动车在宫中畅行无阻。
规矩?哼哼,咱朱元璋就是大明的规矩。
不多时,朱标走进乾清宫,神色间带着几分关切与询问之意。
朱元璋也不啰嗦,把山西那边李奥他们汇报的情况,简明扼要地给朱标讲述了一遍,而后就立刻再次联系了李奥他们。
视频接通,朱元璋看着李奥他们,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语气中满是长辈对小辈成长的夸赞。
“你们俩小子,这段时间没白历练,刚才说的可真是让咱刮目相。”
“初来之时,你们对朝堂局势、民生发展懵懵懂懂,可如今说起这产业规划,头头是道,思路清晰。”
“还能结合北方实际,考虑到吸引流民、发展经济、搭建产业链,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实在是难得。”
李奥和牛晓乾听到朱元璋这般夸赞,下意识地立刻挺起胸膛。
这可不是上学时老师那寻常的夸赞,而是来自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给出的中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