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各怀鬼胎

朝堂上的力量平衡瞬间向公子绎倾斜,大臣们各怀鬼胎。

楚悼王怒不可遏,欲斩项燕,却被公子绎劝阻:“父王,此时杀项将军恐将动摇军心。”

正当楚悼王陷入两难之际,紧急战报接连传来:吴国派遣孙武率领八万大军直逼舒城。

大乾军队奇袭宛城,项梁兵败退守新野,而项羽则率军抵达襄阳阻挡韩军南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楚悼王意识到必须稳定局面,于是决定让项燕退休养老,急召老将连伊襄前来商议对策。

“本国增援三万精兵,与新野、襄阳的两万兵力汇合,组成五万大军,目标直指宛城。”

公子绎急切地劝阻:“父王,此刻不宜分兵,我们应当集中力量逐一击破敌人。若同时在两个战场上作战,国家将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

楚悼王觉得公子绎的话有道理,于是决定:“先全力抵御吴国的攻势,至于宛城,暂且维持现状。此次行动的目标是彻底消灭吴国。”

随后,楚悼王迅速部署防御措施,暂时放弃了已被吴起占领的宛城,派遣连伊襄老率军抗敌,稳定了国内局势。

东凌在这次冲突中损失惨重,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短期内无力北上。

楚悼王深知局势严峻,一个决策失误可能导致东凌沦为边陲小国。

更让他忧虑的是,兵权如今大多掌握在项氏手中,若他们趁机架空王权,后果不堪设想。

公子绎见状,满意地点点头,安抚道:“老将军,请您先回营,这里交给我处理。”

项燕满心愧疚,他想试探楚王的态度。

如果楚王意图加害,他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政变;但如果楚王宽恕,他愿意为东凌效忠,毕竟以他的性格,绝不会背叛。

尽管外界可能批评他贪生怕死,但为了国家的安全,这些都不重要。

与此同时,在大昭,姜晓白震惊地看着战报,吴起水淹七军,成功夺取宛城。

管冢冷静地建议:“公子不必过于担忧,大乾离我们太远,目前应重点关注南月。”

姜晓白点头赞同,但仍对林川的实力表示担忧。

管冢微笑着提议:“只需制造鲁国和大乾之间的摩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