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殿前显圣
太清宫后殿今日少有的热闹,内阁诸臣都到了,还有户部尚书贺襄、左右侍郎林如海、刘泉,通州总管万乾章。
十一月的北京已经披上银装,殿外大雪纷飞,殿内诸臣都身穿裘袍,正中以及四处角落摆放着火盆,御阶之上的隆兴帝阴沉着脸,会议照旧由首辅李嵇主持。
首要的问题是是对事件的陈述。李嵇的视线从所有人脸上掠过,最后点了贺襄。
贺襄应声出列,正对御阶之上的皇帝,“陛下,本次粮价暴涨实属多种因素叠合在一起的结果。
今年南北因辽东战事粮价从年初起,粮价就高于往年。到六七月,民间去年存粮即将耗尽而今年新粮还未丰收之际,北方粮价就来到每石二两水平,经过内阁商议在七月下旬开始在市面上投放通州储粮,粮价得到抑制。
九月起粮价走低,十月曾一度来到每石1.7两的水平,十月下旬粮价回升,到本月月初回到每石二两以上。
在东征大军河运线被切断的消息传来前,粮食价格就保持在每石2.3两左右。
消息传开,粮价才应声暴涨,到今日早晨北京市面的粮价是每石3.3两,这还是昨日投放了一批储粮的缘故。”
“贺爱卿以为此番粮乱,是何因果?”隆兴帝的声音异常冰冷。
坐在下首的李嵇听到隆兴帝将此事定为粮乱,心里一沉,静待贺襄的回话。
“微臣不知其中详情,不敢揣度。”贺襄低头回话。
殿内稍微有些沉寂,
“贺爱卿不知道,那我问你,你说今年南北粮价高企是因为辽东战事,对不对?”
“是。”
“可为何今年九月粮价转跌,十月还有每石1.7两的低价?”
“盖是因为到了金秋九月起今年新粮上市,暂时缓解了北方的粮荒。”贺襄小心应答,用了最明白的理由。
“是吗?”隆兴帝一句反问,激起一片凡心。
“回禀陛下,微臣稍有疑问,想向贺大人请教。”兵部尚书赵晏观察左右,犹豫片刻,出列问情。
“准”
“微臣领旨,”赵晏先是躬身,后转而面向贺襄,“贺大人,你刚才说今年南北粮价一直走高,六七月不得已通过了投放通州储粮的决定。
我想问,朝廷通过投放储粮的形式,也只将粮价压制在每石2两的水平,而北方粮食收获对粮价的打击真的有这么大吗?
能将朝廷费心压制的粮价打压到每石1.7两?”
贺襄面露难色,但面对这个同年的发问却是心里高兴的,议事哪有臣子和皇帝当面打擂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