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眼见袁家暗流涌动,众臣明争暗斗,心中也是暗暗叹息。
此前,袁斌便有过随二哥袁熙攻打幽州,借此远离邺城,避免卷入立储之争的心思,却被其姐雪筠以书信苦劝,为免阿姐忧心,他才不得已放弃了这类“危险”想法。
近年来,袁斌时常混迹军营,向袁家众将讨教战阵之事,倒也颇有心得。
袁家众将一向以河北四庭柱为尊,颜良,文丑乃军中元老,地位超然,他们对袁斌这一介庶子态度冷淡,多以军务繁忙婉拒。
袁斌却不以为意,依旧对诸将执礼甚恭,颇有礼贤下士之意,这才打动河北四庭柱中的张合,高览二人,不时传授其兵法武艺。
张合,高览地位,资历皆远不如颜良,文丑,他们也知主公四子袁斌以一介庶子之身,恐怕难登袁家储位,但正因如此,他才对大公子袁谭以及三公子袁尚威胁最小!
袁家内部纷争不断,军中众将亦是派系林立,即便张合,高览这等重将,也不得不谨小慎微。
袁斌身为幼子,颇受主公袁绍疼爱,若能借传授兵法武艺与其结交,他日也好在主公面前有人为他们美言。
所幸袁斌习武天赋颇高,又得张合,高览悉心指导,受益良多。数年下来,他与二将已是亦师亦友。
可惜袁斌自觉小有所成,却从未有过上阵实战之机。
他也知晓易京一战非同小可,但当下与其在邺城被三哥猜忌,不如借机正式投身军旅,他日正可远离邺城这是非之地!
袁绍见最疼爱的幼子竟主动请战,心中倒有些惊讶。
此时袁斌年方十七,生得英武不凡,颇有袁绍当年之姿,加上其母亲,姐姐皆因董卓之乱早逝,袁绍对其更有一份愧疚之意(前情提要:因雪筠执意隐瞒,袁绍一直不知道女儿未死)。
偏偏袁斌“胸无大志”,竟主动放弃袁家储位,让袁绍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感。
不过,袁绍对三子袁尚亦十分宠爱,加上长子袁谭也有不少支持者,对于储君之位,袁绍便不再考虑袁斌,仅是在袁尚与袁谭之间犹豫不决。
袁绍沉吟片刻,有些不放心道:
“季彦,为父知你一向渴望投身军旅,亦听闻你常向张儁乂,高元伯讨教兵法武艺,已学有所成,但你从未亲履战场,你可知战阵之上,刀剑无眼,为父又如何放心让你前往!”
袁绍话音未落,袁尚便已向袁斌投来一丝冰冷目光,更夹杂着嫉妒愤恨之意!
袁斌却并未察觉,他眼见父亲对自己关心备至,心头一暖,连忙道:
“谢父亲关怀,孩儿自觉武艺兵法小有所成,战阵之上已有自保之力!如今有颜,文二位将军统军,又有公与大人总揽军机,此番攻下易京,覆灭公孙瓒,我袁家势在必得!”
“父亲乃河北之主,未可轻出,待我军将士攻下易京,再请父亲往幽州亲自处置公孙瓒,安抚各方势力,方为稳妥之策!”
袁绍虽刚愎自用,却也绝非昏庸之主,他心知袁斌,沮授,甚至那秉性刚直的田丰,所言皆有道理。
至于审配,逢纪,辛评等人的勾心斗角,包括袁谭,袁尚兄弟二人的争储心思,他早早便已看在眼中!
只不过......审配,逢纪等人皆出身河北世家大族,乃袁家稳坐河北的有功之臣。而颍川世家出身的郭图,辛评等人亦在袁家颇具影响力!
在袁绍这等权谋老手看来,袁尚,袁谭二子身后的河北,颍川两派争斗不休,实力却是此消彼长,并未脱离自己掌控,反让自己权位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