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胡昭之死
夜幕笼罩着南郑城,寒意悄然渗透进每一寸空气。
刘封的营帐内烛火摇曳,暖黄的光在帐内跳跃,映照着刘封、杨昂和杨任三人的面庞。
桌上摆满了酒肉,酒香弥漫在整个营帐之中。
刘封率先举起酒杯,脸上带着几分不舍与感慨:“二位将军,明日大军便要回师长安,这一分别,也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他的眼神真挚,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落寞。
刘封性格坚毅果敢,在战场上历练出了远超常人的沉稳,可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也难免流露出不舍之情。
杨昂哈哈大笑,笑声爽朗,震得营帐内似乎都热闹了几分,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豪迈地说:“刘公子,咱们能一起在这战场上出生入死、建功立业,那可是天大的缘分!如今汉中已平定,你留守在此,责任重大。往后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派人去长安找我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杨昂性格直爽,为人仗义,战场上勇猛无畏,此刻言语间尽显豪爽之气。
杨任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关切,轻声说道:“是啊,公子。你能力出众,守好汉中自然不在话下。只是往后行事,还得多加小心,凡事不可莽撞。”
杨任心思细腻,考虑问题周全,说话总是沉稳且中肯。
三人你来我往,杯盏交错,交谈甚欢。
刘封偶尔提及在战场上的惊险瞬间,杨昂便会拍着大腿,大声叫好;杨任则会在一旁仔细聆听,不时给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帐外,王平如同一尊雕像,身姿笔挺地站立着,寒风呼啸,却吹不动他分毫。
他静静地守着,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都隔绝开来,只留下营帐内三人的欢声笑语和偶尔的低语。
没人知道他们在这最后的相聚时刻究竟谈论了什么,或许是对未来的期许,或许是心中尚未言说的秘密,一切都被这浓浓的夜色和忠诚的守卫所掩盖。
第二日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清冷的光洒在大地上。
刘备大军已在南郑城外整齐集结,军旗烈烈作响,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排列得整整齐齐,宛如钢铁长城。
刘备紧紧拉着刘封的手,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期待:“封儿,汉中乃我军的要地,关系着我军未来的兴衰,你一定要好好守住,切不可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