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讨贼计划(二十七)

生了火,热了锅灶,林潮生就取用了背囊中的干粮,又拿出自己母亲调的茱萸豆瓣制的酱料,准备一股脑儿倒锅里去煮。

好在妇人阻拦了他,伸手接过那些物件儿,嗔怪的看了他一眼。

直让他去打了水来,然后亲自掌起勺来。

林潮生顿时陷入尴尬的境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又被撵去坐在灶地火口旁坐着,叫他来塞柴火。

他又以为这是个简单活计,可塞入灶柴这般事情,却又遭了妇人的白眼。

倒霉玩意,叫他一脸黑不说,柴一会儿塞的多了,一会儿塞的少了,差点连一锅粥也煮的糊了去。

不过,妇人无论是白眼,还是抱怨,其实都没有发怒的意思蕴含其中。

这妇人好似十分习惯如何与林潮生这等人相处一样,有时候连林潮生几乎文邹邹的言语,也能应答上来。

看来,妇人的身份,也并不简单。

林潮生这种人,既然能够考取功名,便不会困于生活琐事良久,观察不多时,他便能够熟练的忙活于灶台之侧了。

只不过,他此时有些慵懒于火口处传递而出的温暖,炉膛之中的火热,在这寒冬日短时分,显得尤为吸引人。

他有些纠结,纠结于,是否就该这般坐着享受这温暖的感觉,更应当让妇人享受这种温暖才是。

但,冬日火暖,真的是难以舍弃啊,他有种想赖着不走的想法,感觉只要在这个火口面前坐着,看着火焰燃烧,就能够这般直接守到地老天荒似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妇人是浑不在意的,她其实更怀念这般感觉。

曾几何时,她丈夫也喜欢这般在火炕口边上待着,儿子也喜欢,当然,她也喜欢,可总得有个人照顾烧锅的事情。

家里又不是什么顶富裕的家,有几个仆从也得给家里娘老子先照顾着。

丈夫考中同进士,也没直接叫家里富庶起来,就是他弟兄几个在老家那边有了几亩薄田而已。

那一抹回忆之色,逐渐渲染了她的整个脸庞。

于是她向着林潮生说了第二个故事。

说这个黄沙村,还叫青禾村的时候,有个立志向要念书,要成为跟县老爷的小孩,他想要和老父母一样,把县里管的好好的,然后叫所有人都尊敬他,就如同他崇拜县老爷一样。

那时候青禾村就有一个教书的老先生,老先生是个后三尺的秀才,不能到县里那禀粮的那种,年纪大,是个很古板,很严肃,很方正的人。

他晓得了那孩子的志向之后,就在私塾里头设个考试,发觉这个孩子有天赋,就收了当自己关门弟子,恨不得跟教儿子一样教他。

做错了就打,写错了就罚,四书五经,只要是老先生会的,恨不得一股脑全塞进小孩头壳里头去。

那孩子呢,也争气,十四岁的时候吧,就把童生两个子给带家里去了,又去沧州府里连考了秀才,本来秀才也过了。

但是当时县老爷,恰好也在府里,帮忙看个行卷,看到行卷之后呢,他竟然花了人情,把卷宗给压了下来,叫那孩子隔两年再来考。

那孩子,不知怎么的居然知道了整个事情,得知这件事情之后 ,气冲冲就去找了县里找老爷要理论。

他师父原先不知道这事,孩子没跟他说,怕惹了县里老爷,把他这做老师的给带进去了。

不过孩子做事不稳妥,去的路上叫村里几个放牛娃晓得了,放牛娃怕他出事,就找了他老师。

那老先生脾气也大,肠子不拐弯的那种。

一听之下,火冲脑门顶不说,更是自觉一张老脸啪嗒一声摔在了地上。

学生懂事,孝顺老师,老师这时候认怂了,他觉得自己个还是趁早死干净了的比较好。

一咬牙一跺脚,去县里!论个说法出来!反正七老八十了,怎么都不能在学生面前丢面子。

他坐着村里驴车,一下子给跑到了县衙门口才停当稳。

老人家火躁性子,还没到呢,就嚷嚷开了,非要找老父母论个道理。

好在那会儿在县里做卒子的都是老人了,晓得哄人,劝的,说和的,报信的,总算把个县里的面子给收住喽,没吵到公堂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