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 死当谥文正

去岁,弘光朝覆灭后,他积极投身抗清事业,与朱大典、王之仁等人一同拥戴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被授予翰林修撰一职。

今年六月初,清军马踏钱塘江,绍兴政权随之覆灭,张煌言随鲁王南逃,辗转多地,最终落脚舟山。

彼时,鲁藩政权已然是山穷水尽,然而,鲁王朱以海却不甘就此落幕,他秉承“王业不偏安”的守则,幻想拉拢郑芝龙,以期获得福建这片地盘,东山再起,张煌言便是鲁王派来游说郑芝龙的使者。

张煌言来到福州后,正值清军气焰最凶之时,郑芝龙不敢战,更不可能拥护一个日薄西山的鲁藩小朝廷,遂对张煌言冷淡至极,但张煌言岂是轻易气馁之人,为了完成鲁王的命令,他便在福州住了下来,静待时机。

也正是因为在福州待的这两个月时间,他逐渐看清楚了郑芝龙的面貌,其虽有实力,但行事跋扈,观之,不似人臣。随后他又将目光放在了郑森的身上,想要争取郑森的支持,可郑森虽然一片赤忱,却心向隆武朝廷,正眼都不看一眼鲁藩小朝廷。

久居福州,却无寸功,无奈之下,张煌言欲回舟山复命,却正好赶上孙稷侠巡视福州。

张煌言在福州的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关注天下局势,“孙无敌”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让他一直铭记在心。随后他又见孙稷侠在福州选贤任能,颇有一番气象,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想要一会孙稷侠。

孙稷侠可是远胜郑氏的存在,若是能把他拉拢过来,那鲁藩便重振国势有望啊,自己也可以向鲁王有个交代了~

在这种背景下,张煌言遂向张若淳递上了名帖,由于张煌言是鲁藩的人,张若淳不敢擅专,这才将名帖呈至孙稷侠面前。

花厅外,张煌言正静候于此,他身着一袭洗的有些发白却整洁干净的青色长袍,朴素而又不失庄重。

今年刚满二十六岁的他,身姿挺拔,如苍松般屹立;剑眉斜插入鬓,又为其面容平添几分英气;再加上那一身诗书气息,更觉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