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借壳的成本

投行之路 离月上雪 1161 字 2022-09-12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限制太多,归纳来看有七点:

1、上市公司具备壳条件;

2、壳方股东有交易意愿;

3、壳方股东交易诉求合理;

4、借壳方有交易意愿;

5、借壳方诉求合理;

6、借壳资产体量够大;

7、借壳资产符合ipo条件。

上述七个条件缺一不可,如何判断交易双方是否满足条件,如何筛选借壳标的,就是投资银行、律师和会计师等资本中介的共同的工作了。

市场上每年愿意把自己当成壳给别人借的上市公司有几百家,想借别人壳,自己又符合ipo条件的公司也有几百家,但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意愿磋商、讨价还价、利益平衡后,成功达成交易的概率都在10以下。

这跟找对象差不多,要不就是互相看不对眼,要不就是看对眼了三观不合,要不就是只想恋爱不想结婚,或者都已经走到民政局排队了又临时反悔……总之借壳这事儿,强求不得。

在2017年,除了国家规定创业板公司不能借壳外,其它所有的上市公司理论上都能被借壳,但借壳发生率很低,且市值越大的公司被借壳的概率越小。

比如,40亿壳被重组的概率可能不及30亿壳的20,而超过50亿市值的公司被借壳的概率就已经接近0了。

实际市场行情造成了借壳市场壳的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从而将理论上的估值体系孤立于市场之外。

一个情商高的人,总能在说话时设定合适的界限,专注于解决办法而非问题本身。

如果说智商是基础、情商是套路,那么蒋一帆的师兄王潮也是一个将套路玩得很溜的人。

他不会跟红水科技的董事长曾志成说:“曾总您脑子能不能清醒一点?贵公司去年就3000万左右的净利润,之前都在亏钱,怎么可能有钱买几十亿的壳?要买也是像天英控股那样财大气粗的企业才买得起。”

王潮只是非常平和地,将目前市场行情同曾志成介绍了下,曾志成不傻,顿时就明白了自己目前几斤几两,也就打消了买壳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