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李怀溪缓缓开口道:“这一辈的辈分是丰字,前头有丰收和丰年了,那咱家这个就叫丰瑞怎么样?”
“好啊!”李怀山一听这个名字立马高兴的蹦了起来,“瑞不就是吉祥的意思嘛!老三,还得是你肚子里有墨水!”
“对对对。”李怀林也站起身开心的附和道:“这个瑞一听就是好名字,我好像还在哪里听到过呢。”
“你咋没有听到过!”旁边的李父眼睛一瞪赶忙起身道:“你大伯叫李宗瑞啊!”
“啊?”
李怀山和李怀林反应过来后立马意识到了不对劲,对视了一眼后赶紧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
“小辈的怎么能跟长辈取一个字呢,老三,这个不行,你换一个。”李父无奈的摇了摇头也坐了回去。
这时的李怀溪也明白了自己的荒唐,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怪我,没有考虑周全,那我在想一个,叫李丰瑾怎么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丰瑾?听起来好像也不错。”李怀山谨慎的点了点头。
“对,咱家没有叫瑾的。”李怀林把家里人的名字全部想了一圈后肯定的回道。
“老三,这瑾有什么说法?”李父带着疑问开口。
“瑾就是美玉的意思!”李怀溪侃侃而谈道:“给孩子取名叫丰瑾,寓意孩子拥有跟美玉一样无瑕的品德,能在生活中坚守正道,受人尊重。”
“好,就叫这个了!”不等家里的三个男人表态,旁边的李母一拍桌子定了下来。
这个比喻她可太喜欢了,她觉得自己的小孙儿就跟美玉一样,取这个名字再合适不过。
李父思索了一会儿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桌上的赵月红也跟着笑了笑。
李怀山则高兴地站起身道:“我去跟小菊说一声,孩子有名字了!”
……
一天后,李家新添了人口的消息就传遍了全村,在听到村长给自己的侄儿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后更是连连称赞,夸李怀溪是文武双全。
李怀溪对此只能笑笑不说话,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上来就对着大伯来了个大不敬,那估计都得后悔的抽自己个大嘴巴。
忙完了家里的事,李怀溪又投身到了砖窑的忙碌中去。
瓦片模具经过实验之后没有问题,黄大郎带着村里的小学徒们一口气做了七八十个出来。
有了这些模具,晾晒场上的一半砖被送进砖窑后,紧接着就被换成了泥桶。
待泥桶晒干分成瓦片,小庄村的第一批瓦片进窑开烧。
由于瓦片模具的生产速度过于快,还不能窑里的瓦片烧好,村民们就已经把晾晒场摆的满满当当。
劳动力出现了过剩,砖瓦后续也能供应的上,李怀溪大手一挥,决定成立一支建筑队开始给村民们建房。
这支建筑队由自己担任都料匠,负责房子的规划设计和原料的准备,还有建房子过程中的一切统筹事宜。
主要成员就是村里那批建房子的好手,会凿石剔板的,会垒砖砌墙的,会和泥拌灰的,会架梁安窗的。
李怀溪把这些人从窑厂抽调了出来,让他们跟着自己建房子,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一家出一个,剩下的人则继续在窑厂烧砖烧瓦。
窑厂是村里的,大家现阶段都是烧了自己用,所以在这里干活是没有工钱的。
抽调出来建房子的村民也没有工钱,因为大家都是土坯茅草房,后面都要翻盖,所以虽说是建筑队但跟之前也差不多,就是没有了工钱,你家建完建我家,建到谁家谁管饭。
带着这队村里建房手艺最好的村民,李怀溪准备把村里来个大变样。
第一站就是刘铁柱家,现在他家的砖已经备齐了,就连家当都已经提前收拾了出来,现在在家门口不远处搭了两间窝棚,作为一家人的临时居所。
看到李怀溪领着人过来了,刘小田兴奋的手舞足蹈。
“村长,人都到齐了?”
“到齐了,昨天跟你交代的事准备好了吗,今天开工可得做顿饱的来招待乡亲们。”
“放心吧村长。”刘小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道:“一早我就去了镇上,买了鸡买了鱼还有一大板豆腐,今天肯定得让乡亲们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