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批烧制的经验后,小庄村的砖窑慢慢步入了正轨,一车车的砖开始陆陆续续从窑厂拉回村里,堆在了各家各户的院子里,院墙外。
青砖烧制的速度很快,瓦片模具这边也有了结果。
经过多次实验之后,李怀山拿着最终的模具找到了李怀溪。
李怀溪此时正在指挥着村民们建造窑厂的门房,随着青砖的不断供应,房子的主体已经垒了起来,现在只要再把木梁架上,后面就可以盖瓦封顶了。
“老三!”
听到大哥的喊声,李怀溪回头望去,发现李怀山正站在不远处,挥动着手里的一个小‘木桶’让自己看。
“来了。”李怀溪答应一声后急忙走了过去。
“大哥,你手里的这个是啥?”离着近了李怀溪才发现李怀山手里的这个小‘木桶’竟然是用一根根的竹条拼接起来的。
一指宽一指厚的竹条并列排在一起,相互之间嵌合的甚是紧密,而把这些紧密贴合的竹条围合起来之后,正好就是一个木桶的形状。
“做瓦片的模具啊!”李怀山举着手里的‘木桶’兴冲冲的道:“我跟黄大叔试了好多次,这个是最好用的!不仅可以做出严丝合缝的瓦片来,而且速度还特别的快。”
“真的?”看着眼前这个用竹条围合起来的‘木桶’,李怀溪疑惑的问道:“大哥,这个桶怎么看也不像是瓦片的模样啊,要怎么用才能做出一模一样的瓦片来?”
李怀溪的疑问显然是在李怀山的预料之中,只见他并不着急解释,而是对着李怀溪招了招手道:“跟我来!”
说着便拎起自己的‘小桶’,扭头朝晾晒场旁边一处打砖坯的场地走去。
李怀溪意识到大哥是想要给他实际演示一下,于是很听话的跟在了后面。
砖窑自从烧出砖来之后村民们也不着急了,一开始都是露天晒着太阳打泥坯,现在稳下来后大家就在晾晒场的周边搭了十几个凉棚出来,每队一个在这里面干。
跟着李怀山来到其中一个打泥坯的凉棚,李怀溪不出意外的在这里看到了黄大郎。
跟别的凉棚不一样的是,他的棚子里堆了一堵‘泥墙’,这堵‘泥墙’四四方方,有半人高,就像是个实心的大箱子横放在地上。
而黄大郎此时正半蹲着,手里拿着一个大木块不断的敲击眼前的‘泥墙’,看样子是想让泥变的更加结实。
看到李怀溪走过来,黄大郎眉毛一挑,急忙把手里的大木块放下道:“小溪,快来看看我跟大山做出来的这个瓦片模具,绝对好用!”
“黄大叔,我大哥给我看了,你们是想用这个做出瓦片来?”李怀溪指着李怀山手里的小‘木桶’问道。
“正是!”黄大郎站起身回道:“别看这个东西长得怪,用起来却十分便利。
一开始我们想着是跟做砖坯的模具一样,做个瓦片样子的出来就行。
但没想过瓦片是弯的这个情况,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做出来的瓦坯有的厚有的薄,还有的是通过两个模具做出来的,两片瓦根本贴不到一起去。”
说着伸出脚踢了踢旁边一堆沾满了泥巴的木块,李怀溪顺着看过去,发现大大小小模具堆在一起,足有几十个,哪是黄大郎所说的只是做了几次尝试而已。
“所以你们就做出了这个’木桶?”李怀溪开口问道。
说起‘木桶’,黄大郎一下变得自信了起来,“对,这个‘木桶’就是我们最终定下来的模具,它不仅可以保证做出来的泥瓦大小一样,摞到一起后能够紧密贴合,而且一次还可以做出四片来!速度不可谓不快!”
黄大郎说完对着李怀溪伸出了四根手指,而李怀溪这时也突然明白了过来,这个‘木桶’是怎么用的了。
“一次可以做四片出来,您是说把粘土包在木桶上?”李怀溪急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