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砖窑烧起来后他就决定要跟村民们同吃同睡,所以上午他就让李怀山给搭了一个窝棚。
李怀山本想给他用木头钉一个跟小白同款的狗窝来着,说那样住起来会舒服一些。
李怀溪知道了后忙拒绝了大哥的好意,只说住不了几天,不必那么麻烦。
李怀山给搭了窝棚,李怀林便负责给李怀溪送饭,李母担心他吃不饱,就让李怀林连锅一起端着来。
饭菜太多一个人吃不了,李怀溪就让一块儿看窑的村民们垒了个简易的土灶,大家围起来一起吃。
这可把村民们高兴坏了,李母做饭的手艺在村里是公认的好吃,油盐放的又足,这使得看窑的闷活也变的有滋有味了起来。
日夜相交,窑口的人轮番替换,就这么一直持续了三天。
三天后,刘长山带着同组的刘小田通过梯子爬上了窑顶。
砖窑里的砖已经烧的差不多,现在也到了洇窑的时候,只要按照李怀溪说的浇两桶水进去,等砖窑里的温度慢慢降下来就可以开窑了。
这活本来是李怀溪来干的,但俩人问过之后发现没有什么难度,便死活不让他上来。
在窑顶站稳后,俩人从后腰拿出绳子扔了下去,此时下面的村民已经准备好了两桶水。
“好了。”下面的村民把绳子拴到水桶上喊道。
听到喊声,俩人开始拉动手里的绳子。
两桶水都被去拉上去后,刘长山弯着腰提着一桶来到了烟囱旁。
为了让水桶里的水能平缓的倒进砖窑,也为了后续村民们好操作,李怀溪在这两个桶的侧面钻了两个洞。
此时窑顶的温度很高,刘长山和刘小田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大汗。
“小田,这上面太热了,咱得快一点。”
刘长山说着就把一桶水提了起来放到了烟囱上,刘小田则眼疾手快的拔掉了木塞。
随着水的加入,烟囱里立马冒起了一股白烟,为了不被飘出来的水蒸气烫伤,刘长山赶紧拉着刘小田蹲在了烟囱旁。
一桶水浇完,刘长山换下空桶又把另一桶提了上去。
“小溪,下面怎么样?要不要加第二桶?”刘长山蹲在烟囱旁向下喊道。
很快下方便传来李怀溪的声音,“没问题,继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