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龙画凤的显德殿,日影斜穿雕花长窗,十一月,寒风凛凛,本该已然下雪的长安,显得特别冷清,官员们在温暖的殿内商讨接下来要面对的情况。
“有本请奏,无本退朝。”
宣议郎念起熟悉的调调。
“臣有本请奏。”
沉寂一月的魏征将怀里的奏折,奏折中别着一块铜镜,。
“呈上来。”
李世民并没有翻开奏折,而是拿起铜镜发问。
“爱卿,此镜何意?”
“陛下可知此镜来来历?”
“你且道来。”
“商纣得妲己献象牙箸,箕子见微知着,谏曰'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今臣献镜,非为照面,乃为照心。”
李世民故作惊讶发问。
“魏爱卿这是要相教于朕?”
"昔年比干剖心,非为沽名,实乃以热血为墨,写就《尚书·洪范》治国之道,齐威王烹阿大夫,封即墨万户,方成'战胜于朝廷'之治,今陛下欲开贞观盛世,当以何为镜?"
礼部已经确定了明年的年号为贞观,以此为题切入,朝堂百官被魏征这一问给问懵逼了,这魏大夫是要作甚?
李世民望着手中的铜镜出神。
“朕闻爱卿所言,着实真妙,故有思,待魏爱卿相教。”
“陛下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臣今日有谏,不光要劝谏陛下,也是要劝谏于百官!”
“好!好一个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魏爱卿此言朕甚喜,各位爱卿如何?”
“臣认为,魏大夫能有此言,实乃百官标榜,其德其心,天地可鉴也,可留青史,以警他人。”
“魏征乃百官之模范。”
每个人没有吝啬自己的夸赞,纷纷对魏征进行捧高,纷纷表示要以魏征为首。
“哈哈,玄成之言,朕信之任之,今日之谏定然名垂青史。”
窝打了,百官也吃爽了,各个都以魏征为道德标兵了,那接下来就是收杆了。
“臣第二谏,当效管仲叁其国而伍其鄙,设文武双科,文者如商鞅徙木立信,武者似吴起与卒同衣,文者安民,武者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