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找老师

李承乾慵懒躺在躺椅上。

“这有什么好烦恼的,随便选一个就行了啊。”

“今日朝堂之上,为太子之师一职争论不休,众人皆谦逊礼让,自谦才疏学浅,自谦贬否不肯就任此位。”

“咋了?不愿意就不愿意,那就不要啊,我也乐得个清闲。”

李世民无奈翻了翻白眼。

“太子之师位高权重,位列三公,如此殊荣,为何众人避之不及?乾儿心中当真毫无思量?”

朝堂现在有个奇怪的氛围,太子之师明明是一个美差,但偏偏没人愿意担任,为什么这样你李承乾心里没点逼数?

“我靠,这能怪我咯?莫不是怕教不好我,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为父亦不知其中缘由,乾儿自行定夺,明日朝堂,为父便将此事交由你处置。”

“行吧。”

世人皆以为,一旦称帝,便可随心所欲,实则大谬。以如今朝堂为例,中书省执掌决策权,一众元老齐聚,共商国是,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核心重臣,在此议定决策。决策既定,便起草诏令,下发至门下省审核。

为制衡皇权,约束天子之权,若诏令有不合规矩之处,门下省有权封驳。魏征此时正担任侍中,屡次驳回李世民的个人决策,这便是李世民对他又爱又恨的缘由。

决策下来之后起草诏令下放门下省审核,为了制衡皇权,约束皇权,若是不合规就可以封驳,魏征此时就担任侍中,多次驳回李世民个人的决策,这就是李世民对他又爱又恨的原因。

决策全部通过之后,就到了执行,熟知的尚书省六部就是执行部门,吏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门,这些部门负责具体行政事务。

李世民担任的尚书令职位只是虚置,现在改为左右仆射分管,避免权臣垄断,那皇权是如何被架空的呢?

很简单,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之下,执行的官员,没有一个人是皇帝提拔的,这样就会造成,皇帝下了命令,没人执行,导致皇令停滞,若是这些部门还是一个家族的,那么就是权臣当道了。

李世民在继承魏晋门阀政治的同时,逐步扩大科举取士,构建多元人才体系,科举设置进士,明经等科,面向寒门世子开发,但录取率极低,里面还存在着大量猫腻,大部分通过的都是世家的门客。

李承乾给李世民提了一个建议,学武则天,搞一个殿试,让他自己选一个寒门当官,或者选一个家族子弟入仕进行平衡。

有文选,自然亦要有武选。文状元入仕,武状元从戎,军政分离,以进一步稳固皇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