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岭西多病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3075 字 25天前

崔恕看着刘继隆勒马停下,不由试探询问起来。

刘继隆用马鞭指着不远处的百姓,有些唏嘘道:“这些都是剑南道的百姓吧?”

“应该都是,毕竟岷州原先的百姓并不多。”崔恕颔首。

如今的陇右,人口八十余万众,其中一成为陇右的汉民,两成为番民,余下七成中,有五成是来自剑南道的移民,余下两成则是山南西道和关内道的移民。

“沿途南下,这些村子只见青壮,鲜少能见到老弱,想来那些老弱都死在迁徙的路上了……”

刘继隆道出了他唏嘘的原因,崔恕闻言也后知后觉的颔首表示认可。

这个年代迁徙百姓并不容易,将西川百姓迁徙到陇南和陇西还没有什么,毕竟这个时代的陇西和陇南绿化率很高,气候还算宜人。

但诸如鄯廓和凉州,这些地方就比较难以迁徙了。

迁徙路上,因为水土不服而死的人并不少,大多都是老弱,青壮往往能活到最后。

当然,青壮即便能活下来,但若是环境差别太大,后续也会大病一场。

这也就是这个时代的陇右环境还算好,若是换做后世的陇右环境,死难的人恐怕会更多。

饶是如此,逃亡陇右的百姓也不少……

抖动马缰,刘继隆继续向南前进,同时询问起崔恕:“这几个月还有没有逃民?”

“有,但大多都是关内道和山南西道的,每个月能有个一千多人。”

崔恕话音刚刚落下,负责拱卫刘继隆的那百余名精骑队伍后方便传来了骚动。

刘继隆和崔恕勒马向后看去,只见一名旅帅策马走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

“节帅,甘州加急!”

尽管大雪封山,但甘州可以走河西草原,凉州也可以绕过洪池岭,只是路程更远,需要时间更多罢了。

刘继隆接过书信,将其打开后查看,随后将书信合上。

“张使君同意用马换人,明年开春后,甘州会驱赶六千匹挽马进入凉州。”

“你派人告诉高进达,提前修建好马场,另外迁徙的人口中,挑些精壮的男人,他那里不缺女人。”

既然要维护丝路通畅,那帮助张淮深站稳西州是肯定的。

六千匹挽马对于河西来说,肯定也是笔不小的财富,看来张淮深在西州的局面不算好,不然也不用这么着急。

自己已经从他手上赚了差价,自然要保证移民能安然无恙的前往西州。

乱世下女人是种资源,张淮深即便杀光了西州的回鹘男人,也不会对年轻的女人动手。

只要有足够的男人,张淮深自己会去劫掠回鹘,帮助这些移民安家的。

这般想着,刘继隆抖动马缰继续南下,崔恕及拱卫的精骑紧随其后……

“开!!”

“哈哈哈,给钱给钱!”

同样是腊月,当陇右白雪皑皑的时候,距离陇右几千里外的岭西却无比热闹。

唐代的气温远比后世要高,哪怕是晚唐,气温也居高不下。

正因如此,岭西邕州的治所宣化县军营内,数十个军汉凑在一起,手里玩着一张张骨牌。

兴许是由于打牌过于燥热,又或者是输红了眼,他们一个个袒胸露乳,面目狰狞的望着牌桌。

曾经的天平军列校王仙芝坐在主位,一脚踩着凳子,一手拿着骨牌,面前还摆着一串串铜钱。

瞧着那一串串铜钱,王仙芝脸上笑容洋溢,而赌输了钱的一人却眼馋道:

“都将,借我五百钱翻本如何?”

“没有本钱的就出去!”王仙芝顿时收起笑脸,不悦摆手。

前来岭西当值两年的他,如今已不是昔日的小小列校,而是成为了天平军外派戍卒的都将,成为了岭西八都将之一。

起先他南下时,还因为在桂州水土不服时打过退堂鼓。

只是水土不服过后,他又龙精虎猛的跟着南下,跟着其他七个镇的戍兵来到了岭西,听令于经略使李弘源。

他这一路南下运气不错,抵达邕州时,经略使李弘源已经带着宣武军、义成军等戍兵收复了邕州和田州。

不仅如此,他也得到了戍边邕州的军令,不用跑到危险的田州去直面南蛮兵锋。

抵达邕州后不久,经略使李弘源便将他拔擢成了天平军戍卒的都将。

得到拔擢后,王仙芝起先也老老实实的操训兵马,但持续一年后,他便有些想家了。

不仅仅是他,其它七个镇的戍兵也是这样,因此军纪不免有些涣散。

虽然不至于打家劫舍,但平日里打打牌,斗斗鸡都属于常态。

原本的五日一练,十五日一操,也被他见风使舵的跟着其他七镇改为了十日一练,一月一操。

反正又没有战事,操练那么频繁也没用……

“六四!”

王仙芝眼看自己拿了六四,当即摔牌在桌上,示意众人选择跟或者不跟。

这骨牌用作赌具后,玩法并不复杂,每人先发一张牌,而后继续发牌。

第二轮开始下注,下注则是根据玩牌人之间的规矩。

如王仙芝他们所玩这场骨牌的规矩就是第一注五十钱,每跟一注翻倍。

五十钱都快比得上他们每日的军饷了,因此能玩这么大的,也绝不是普通的兵卒。

如今这屋内有一说一,基本都是队长及以上的人物。

坐在王仙芝对面的,则是平卢军戍兵都将的宋威。

宋威比王仙芝还要大十几岁,两人同是镇守邕州的都将,抬头不见低头见,时常在一起打牌。

王仙芝瞧着宋威那微微挑起的嘴角,心里暗道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