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下乡事了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3356 字 25天前

“估计还有个七八天才走,等会我和大郎去乡里买头猪,回来请乡亲们吃顿猪肉。”

马懿将离开的日子说成了七八天后,想着最后这几天,多为家里砍些柴,以免阿丈、阿娘们大冬天自己去砍柴。

“好好好……”

马阿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说好。

与此同时,李阳春也跟着村正一同驱赶着挽马车出现。

村正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姓李,为人十分热心,所以被选为村正。

陇右的村正也有俸禄,但并不多,每月仅二百钱,比下乡学子的工钱还要低。

饶是如此,却也是不错的差事了,毕竟村正除了组织开荒和缴纳赋税外,平时并没有什么苦活。

陇右没有徭役,所以村正不算什么难当的差。

“诸位叔父、阿娘和兄弟姐妹们!”

李村正站在了马车上,对搬完东西的村民叫嚷道:

“刚才衙门来消息,让马先生和李先生几日后回城。”

“李先生和马先生商量了一下,准备买头猪来请村里吃席,等会分完粮食,各家各户派口人去我院里帮工,咱们热热闹闹的吃顿肉!”

“马先生和李先生要走了啊?”

“肯定啊,他们这样有学问的人,下乡之后肯定得回去。”

“要我说,下乡也是苦差事,让他们这种官老爷来乡下种地。”

“官老爷怎么不能种地了?听说节帅就经常种地呢!”

“也就是陇右了,换做在剑南道的时候,你们的这些话都够官差打一顿。”

“马先生和李先生日后当了官,肯定是清官。”

“你这话说的,陇右哪有贪官啊……”

永昌村的这些村民,大多都是从剑南道逃难而来,并没有什么见识。

但他们很清楚,陇右让他们活了下来,而且并没有剑南道的官吏那么黑暗。

当然,他们之中部分人也把陇右想的太好了。

面对他们的夸赞,马懿心里五味杂陈,直到李阳春驱车赶来,他才如梦初醒。

“走吧!”

李阳春与几名学弟一同驱车而来,尽管只有三辆挽马车,但也足够运回他们想要的东西了。

马懿上了挽马车,一路上一言不发。

他们跟在县衙队伍的后面,两个多时辰后,便见到了前方的大斗乡。

县衙的队伍没有停留便越过了巡检站,而巡检站的王兆却走出了草棚,隔着老远便等待了马懿他们到来。

待李阳春和马懿到来,王兆谄媚的走上前去,对二人作揖道:

“恭喜二位先生回城,稍后二人回村的时候,可以在大斗乡的驿站领两匹挽马。”

“骑马前往县衙报道后,便能从县衙换马返回临州了。”

“沿途的所有驿站都可以换马和提供休息,二人在回去的路上,说不定能碰上昔日的同窗。”

在王兆看来,下乡这种事情,对于马懿这种官员子弟来说,必然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毕竟王兆自己在担任巡检前,也曾是姑臧城内的学子,尽管只是小学毕业,可他知道在城里能享受到什么。

大斗乡比起那些村子固然繁华,但与县城相比就不如了,更不要提和凉州治所的姑臧相比了。

这般想着,王兆笑容更为谄媚,但马懿却觉得他笑得十分恶心。

他自然知道王兆交好自己是为了什么,但他也没有撕破脸皮,而是挤出笑容回应道:“多谢王巡检!”

“无碍无碍!”王兆连忙回礼作揖,让出乡道来让马车进入大斗乡内。

李阳春抖动马缰,不多时便进入了大斗乡内。

临州大学的学子们四散而去,各自买东西去了。

李阳春和马懿则是在肉铺面前等着,而肉铺的掌事已经派人去将猪抓来了。

一刻钟后,肉铺的伙计驱车而来,骡车背后放着一头看上去并不小的八眉猪。

八眉猪被束缚四肢,马懿上手提了提,发现自己提不动后,终于露出了自出村以来的第一个笑容。

“这猪好,起码百五十斤以上。”

“马先生好手力,这两年大的八眉猪,刚好一百八十斤整。”

伙计下车夸赞马懿,马懿则是和伙计一起拎起这头猪,将其放在了自己的马车上。

兴许是知道死期将至,这头猪被拎起来的时候屎尿并流,马懿虽然感觉恶心,但却没有撒手。

近两年的下乡生活,别说和猪的屎尿接触了,就是牛粪他也没少捡过。

偶尔遇到那种外表干硬,内在软榻的牛粪,伸出手抓上去时,手指直接抓到了牛屎里面。

起初马懿还会骂骂咧咧,结果就是被李阳春嘲笑。

后来他学聪明了,即便抓到牛屎里,他也假装没有事情发生,顶多趁李阳春不注意,把手指插到土里擦一擦。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这头猪的活力,那屎尿几乎喷了出来,弄得他两只手上全是屎。

“娘贼的,这头猪早上吃了多少啊!”

伙计都有些受不了了,但马懿却紧闭嘴巴,生怕猪粪崩到嘴里。

“嘭——”

好不容易将猪丢到马车上,马懿连忙看向肉铺掌事:“借水洗洗手。”

“呵呵,马先生里面请。”

肉铺掌事笑呵呵点头,做出里面请的手势。

“这是八贯钱,您收好。”

马懿走到了肉铺里面,而外面的李阳春则是在将这头猪固定好后,从怀里将钱尽数递了出去。

掌事接过之后朝李阳春作揖:“日后不知道还能否见到两位小先生,这两斤牛肉便算我请的吧。”

话音落下,他拿起旁边切好的两斤牛肉递了出去。

李阳春闻言错愕:“今天有牛肉卖?”

他目光朝牛肉看去,只见一头牛摆在肉铺里面的案上,大半都被分解了。

“这是附近村里老死的老牛,衙门准许后,我便将其开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