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得有不少人,如此岂不是超出了朝廷限定的名额?”
楚南栀有些担心的看向他。
她记得往年每年岁举,像平宁郡这种大郡一年整个郡也不过能出两百多个孝廉入郎署,如此一来只怕得多出许多。
林锦骁却很是淡然的摆了摆手:“无妨,东部六县,除去海康县,其余几县皆是百里大县,以芦堰港和桐县为最,风评无异又能完成策问的想必至少得有三五百人。”
“桐县?”
听到桐县,楚南栀如今特别敏感,倒是不知道此县也划归东部六县了。
林锦骁也不知她为何会对桐县如此惊讶,而不是诧异于应试人数,只得先耐心解释道:
“桐县东临桑海,北靠冬花江,是我朝最大的出海港口,虽不如芦堰港繁华,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县。”
楚南栀倒不是好奇于桐县的战略位置,不过是觉着桐县脱离了平宁郡的掌控,她想要调查赵太公嘱托之事会不会更容易些?
至于芦堰港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其实就和她那个世界的古杭州差不了太多,兴盛起来的缘由自然是因为通往京都靖灵城的靖芦运河的修建。
说了几句题外话,林锦骁又将话题绕回了正题:“今年是东部海防区设立的头一年,关于六县的举荐名额并没有下发诏令,若是按照往年的标准,六县加在一起也不过百人,这还得算上各县补缺的官员,我若是中规中矩的举孝廉入朝,朝廷并不会有何异议。”
“难不成你还想朝廷有异议?”
楚南栀被他的话弄得一团雾水的。
“不错,我就是要让朝廷察觉到异样。”
幽暗的灯光下,林锦骁眼底里渐渐浮起一抹狡黠:“如今各地土地兼并之风严重,朝廷不闻不问,却还连连加征税赋,弄得民不聊生,现在为了让百姓有田地可以耕种,都要拿举仕名额为交换条件了,自然该想法子让朝廷察觉到这一点。”
楚南栀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你就想不甄选入孝廉名额尽数送往朝廷......”
“胡说。”
林锦骁没好气的打断她的话:“如何没甄选,完整的答过策问,风评又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