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十二章 文人,脑子转的快的很!

“没希望。”康海知道他想什么呢。

前些时候,都察院曾经考察过李梦阳,似乎有调他到都察院担任某府监察御史的意图,李梦阳拒绝了。

现如今想去,都察院也不可能再给他机会了。

“请坐,”康海稍稍有些出神,犹豫了一下才低声提醒道,“你我比别人,倒也不是没有更多的出路。”

李梦阳不解。

康海道:“听说秦国公……”

李梦阳霍然站了起来。

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这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你我兄弟在翰林院只怕难以立足,这些话可千万别再说了!”李梦阳心中怦然大动,但却严厉斥责,不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心虚。

他何尝没有考虑过。

当今天下,寻常人不知道秦国公的出身,可他们这些官员怎么可能不知道,那可是亲口说过,自己的老家和他们几乎相当于邻居的地方的人。

“我不信你没想过这些,你纵然没想过,家里人岂能没想到过?”康海苦笑一声,对李梦阳这个一时的文坛竞争对手,也是生活上的朋友的家伙他多少是有一些……大约是不满的,此人风骨当然是好的,但有时候未免……

不爽利的很。

李梦阳干咳一声笑道:“正拿不准主意,对了,我几个朋友这几日与我吃酒,倒也提起过这个事情。”

“王九思也有书信,说的也是这个事情,他们吏部文选清吏司倒是提到过你我,但圣意不明,不好多言。”康海叹道,“我方才想起一事,西陲文科教科书中也有理论当今天下文坛的妙笔文章,你我之辈,尽在其中。”

是吗?

李梦阳还真不知道这个。

“他们的教科书对我们的评判,我看到也算很公道,说我们一改三杨时代的馆阁风,继承秦汉盛唐的‘复古’文学之风气,也算得上一种文学功劳,但太过于讲究复古忽略了创新,这十分不美。”康海摇摇头,“就连我在老家创作的一些秦腔如今也有批评的声音。我瞧了下人家说的也很有道理。”

李梦阳心中不服,西陲都是一群反贼他们懂什么文学。

“我在崆峒派也有几个朋友,前些天他们来过,我听他们的意思是秦国公就算不主掌朝政,那也对朝政有巨大的影响,如今摆在你我面前的选择很简单,要么去拜访,做这个士林中向西军低头的第一人,要么,我们就别想着在翰林院有所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康海直言不讳,“若秦国公主政,必不用你我这样的白面书生,不抢个头彩,实难入人家的法眼明见。但若不去,那就别怪人家不知道你我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