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朱起,大明朝册封倭国的国王,就不是天皇。
从室町幕府、到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安土桃山时代、再到如今的江户幕府,大明朝册封的倭国国王都是幕府将军,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足利尊氏、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等,才是大明法理上的倭国国王。
天皇一家在大明朝看来,与衍圣公孔氏和龙虎山张氏类似,属于方外之门。
这个认知没问题,那一家就是泥塑,如同一个玉玺,除了能‘盖章’,本身没有什么力量。
在大明朝廷眼里,海匪勾结倭国西南大名武士,肆虐沿海,与倭国国王没什么关系。
这并非自欺欺人,确实如此。
倭国战国时代,大名之间非常混乱,武士不事生产,极其贫困,西南大名远离本岛富裕之地,更加混乱。
若非汪直等人去勾搭,武士们还不知道出海劫掠,他们来自萨摩藩、平户藩、福江藩、对马藩,几乎全是九州人,与本州大名没什么关系。
特别是萨摩藩的岛津氏,绝对是大明血仇。
德川家康消灭丰臣氏之后,马上派人到大明联络、解释、进贡,万历虽然没有直接册封,但也没有呵斥。
天朝皇帝的眼里,倭国混乱不堪,生气是堕落,懒得搭理他们。
但是很快,江户幕府扭转形象,成了大明朝廷的好孩子。
因为德川家康派儒士到大明‘取经’,学习治国之道。
学什么捏?
闭关锁国!
倭国儒士没有到京城,而是去江南,特别是王阳明的学院学习。
王圣人有教无类,他的传人在余姚瑞云楼教授了很多渡海求学的儒士,大批心学传人回到倭国,除了知行合一,更带回去‘优秀’的闭关锁国理念。
德川家康举办了很多次政策大辩,让儒士与大名在朝会上辩论。
论嘴巴,大名怎么可能是儒士对手,胜利的儒士名扬倭国,出任朝廷高官。
此事还处于过程中,德川家康就赢了。
借用天朝的理念,不仅笼络了士林,拥有了舆论制高点,打压大名,剥夺他们治地的民心。
几千年来,无法根治的大名混乱,被严重削弱,通过“参勤交代”制度来控制大名,以此维护江户幕府的统治稳定。
幕府进一步集权,实权封建快速过渡到‘君主集权’。
若非万历当时正头疼努尔哈赤,一定会册封德川家康,东林当时就有很多人夸幕府走‘圣道’,诚心仰慕和崇拜天朝,是藩国‘优秀代表’。
幕府尝到‘闭关锁国’的好处,到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手里,继续发扬光大,继续深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