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明就算‘先知’,也比不过他,不得不佩服,绝对是贫民翻身的榜样。
这之后由福建海商‘引荐’,巡抚‘招安’,郑芝龙顺势成为水师参将,有了官身,实力一年翻一番,一手教训海盗,一手打压欧罗巴人,再过七年,已成为实实在在的南国之主。
郑芝龙的奋斗史可比努尔哈赤快多了,他们有一样的聪明,打压海盗毫不手软,但面对明人,立刻换一副面孔,从不凌威,主打一个和气生财。
再加上他合理布局基地,大方养军,其他竞争对手只有溃败。
七年前的一官帮,早已改变性质,现在叫‘五商’。
这是个组织,不能单纯算商号,也不能说是郑氏的武装人马,与陆天明的商号性质差不多。
五商分山、海两路。遍布沿海、朝鲜、倭国、夷州、南海。
山路又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地域、分品类,专门负责采购大明货品,总部设在杭州湾的海岛,叫‘裕国’库。
海路分为仁、义、礼、智、信五行,同样分地域,主要负责贩运东西两洋货品,总部在泉州,叫‘利民’库。
十行均有大族豪商参股,两库的负责人分商、账、卫三人,也就是朝廷军政法三司的变种,直属郑芝龙亲身领导。
这架构完全是一个海匪想出来的呀,比红毛鬼的东印度公司更团结,更具‘攻击力’,没有陆天明太行商号那么分工明确,但也保证了绝对的领导。
开天辟地,空前绝后,能不让人佩服吗?
郑芝龙在海上的名号不是总兵官,更不是‘大头领’,他有一个大明内外、海陆共同的称号:招讨大将军。
所以倭国、欧罗巴才称呼他为明帅。
虽然不是朝廷的封号,招讨大将军可比总兵官名号响亮多了。
作为聪明人,郑芝龙有明确的底线:尊重并维护大明主权,不惹事,更不会分裂独立。
但又带来另一个问题,他是个官迷,明知自己走了‘将门’一途,时刻想着当督抚一类的官,总想牧政一方。
夷州就是他梦想当督抚的一个实验,陆天明不能笑话,反而该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