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明军困境问题与李如松的冷眼扫视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所以,这柳成龙压根就没有到过碧蹄馆的战场上?”

百姓乙:“笑话,你也不想想,朝鲜的军队,真有能战胜倭寇在碧蹄馆倭寇那等规模的伏击人马,他们还需要向我们大明王朝求援吗?”

“估计在后世南朝鲜人的眼里,历史事实与真相,对他们来说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的历史形象,而且这还很有可能是一个极为虚假的历史形象。”

百姓丙:“听老兄的分析,真是解了老弟我不少的疑惑。”

“我就说嘛,看那柳成龙,还有他们那些朝鲜官员,在营帐外等候时的模样,也不像是有什么战斗力之人。”

“而且,他们也没有带来多少朝鲜的人马。”

“那后世的南朝鲜人,也真是够无耻的。”

......

【当柳成龙等人得知,李如松要从坡州撤兵回开城时,立即就对明军的后撤,表示担忧与不理解,因为碧蹄馆之战不是击败了倭寇的伏击大军了吗?】

【这个时候,不应该顺势攻打汉城的最好时机吗?为什么已经到达坡州了,还要半途而废?】

【然而,朝鲜的柳成龙等人并不知道,此时大明的东征大军此时所面临的困境。】

【由于平壤城之战胜利之后,因为在军功分配,以及待遇等问题上,此时的大明军队的内部之中,已经出现了南北分岐。】

【除此之外,还有更为严重的后勤补给等问题的存在。】

【平壤城大胜之后,南兵因为步兵与步战为主,所以是明军在攻打平壤城的主要兵力与主力。】

【但是,在战后的战功分配上,南兵以戚家军为主,认为应以先登力战当为首功进行评定,修桥搭路为次功,最后才是计算倭寇首级的战功。】

【众多南兵,也认为平壤城之战的战功,不应该以斩敌首级多少论功,因为这是攻城之战,不是野外平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