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阳光斑驳的午后,李依依站在一群伙伴中间,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微风轻轻拂过她的发丝,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好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这才哪到哪啊,我们还要赚更多的钱,以后建大房子,建厂子,买车子,以后的好日子多着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美好的未来。
李依依给大家描绘着未来的蓝图,她的话语如同魔法,把大家说得热血沸腾,每个人的心中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眼神里满是憧憬与坚定。
“好,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们都听你的。”有人迫不及待地回应道,语气中满是信任。
“是啊,我们就跟着你干了,你说啥就是啥。”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声音此起彼伏。一众人都对李依依十分的信服,没办法,赚到的是实打实的,所以大家都很有信心。
她们一行人又在省城逗留了快半月。
这半个月里,省城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她们忙碌的身影。
她们穿梭在各个市场、店铺之间,凭借着李依依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出色的谈判技巧,把手里的货物都销售一空。
李依依还去了几个大的厂子,她穿着整洁得体的衣服,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厂领导的办公室。
她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合作的优势与前景,最终成功找领导签下了一些大单子,为未来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半月后,一行人又踏上了去海城和其他地方的火车。
火车“哐当哐当”地行驶着,窗外的风景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
这一年,他们就在这条线上来回的跑着,不辞辛劳,所有人都赚了钱,当然最赚钱的还是李依依,她不仅赚的是最多的,她还巧妙地把空间里的很多物资清理了出来,换成了钱和各种古董玉器,为后期的创业累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1979年的这个年,因为李依依她们几十人的回归,在胜利公社,甚至是他们县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人们纷纷围拢过来,眼中满是惊叹与羡慕。大家都没想到一年时间,他们就成了万元户,还是批量生产那种。李爷爷也看到了李依依的成功,再也不唉声叹气了,每天都是满脸乐呵呵的,逢人便夸自己的孙女有出息。
李依依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建家里的房子,她画好了图纸,要建一个80年代风格的别墅来住住。
她坐在书桌前,拿着铅笔,仔细地勾勒着每一个细节,从房屋的布局到门窗的样式,都精心设计。
当然她只负责安排和出图纸,还有出钱,其他的跟进工作全交给了李爷爷看着。李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干起活来却十分认真负责,每天都在工地上忙碌着,监督着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李父李母也在李依依的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下,从煤矿退了出来,直接在胜利公社划地建起了制衣厂。
成为了80年代胜利公社第一个开厂的个体户,刚开始他们也忐忑过,毕竟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但是由于李依依不断的财力支持,厂子也顺利的建了起来,一台台缝纫机快速地准备就位。
招工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时候的农村,其实大家还是怕做了工,无法拿到工资的。
但是因为有李依依的招牌在,一个个的生怕自己不能选上,要知道,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能找到工作,每月有好几十块可以拿,这好事可是她们以前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