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白玉镇

白玉镇

此地距离东都城并不算远,在城北约莫一百公里处,治下村落加起来人数近五万人,是数一数二的大镇。

按照协会提供的信息,这个镇子一共发布了近两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委托,涉及调查、猎杀、采集等多个类别。

为了赶时间,一行五人都没有坐马车,而是租用了名为逐日马的马匹。

这种马驹速度极快,且能日行千里不停,是赶路的好马。

大夏骑兵的备用坐骑,便是它。

只是这价格,着实也不便宜。

租用一日便需要一万银币,一个月下来便是三十多万。

不过好在,对于他们这一行人来讲,百多万的银币倒也算不上太多。

数骑绝尘,五人很快便离开了东都城,行至正午时分,众人在一棵大树旁停下歇脚,吃午饭。

“对了老大,刚才你和柳会长谈了啥,怎么我们委托就少了那么多。”陈不凡好奇问道。

话音落下,宋小宝几人也是扭头看来。

“没说什么,就是责怪我们不知轻重。”苏哲闻言,顿时哭笑不得,“一二星的任务加起来就那么多,我们直接给包圆了。”

“那其他冒险者不就没任务做了?”

“柳会长就让我放弃一些低星任务,换成高星委托,别和他们抢饭碗。”

此话一出,几人都没憋住,笑了一下。

“咳咳,那老大你换成啥了,报酬又是多少?”陈不凡追问道。

“总体报酬没变,依旧是六千万左右,至于任务则缩减到了两百个,其中四星一个,三星二十个,剩下的都是二星。”苏哲说道。

听见有四星委托,几人的脸色都猛然一变。

一星委托,血武者单人,亦或者双人就能很轻松的完成。

二星委托,则需要三四人组队,才能很好的完成。

而三星委托,诡谲实力和二星并无多大区别,但在数量上增加了很多,因此需要十人左右的队伍才能完成。

至于四星任务,就已经不是靠人数来堆了,而是需要高手,真正意义上的高手。

领取委托的门槛,也要有筋武者的修为。

因为他们面对的诡谲不再是影阶,而是幽阶,并且很大概率不止有一只。

“老大,这会不会太冒险了一点?”谨慎的林凡率先出声,面露担忧。

大佬的实力确实很强,与宋天穷的那一场比试,其爆发的战斗力已经不亚于普通的筋武者圆满。

可即便是筋武者圆满,也不敢在野外单打独斗的面对一只幽阶诡谲,更别提多只了。

想要灭杀一只幽阶诡谲,并且安全的活下来,必须要有一个配合默契的队伍,且平均修为都不弱于筋武者圆满才有可能。

当然,如果有骨武者作为队长,那就要容易许多了。

陈不凡与萧凡听此,也是看向苏哲,面露犹豫,想着要不要劝解一番。

他们几人毕竟没见过苏哲是如何杀诡谲的,心中自然有所忧虑。

但宋小宝可不仅见过,甚至还亲身参与了那一场战斗,自然对自家老大的实力门清儿。

见此情况,当即笑着说道:“林凡兄弟,你们这是没见过老大出手杀诡谲,否则一定不会说这种话。”

瞧着他得意的表情,几人心中顿时好奇不已。

“二哥,二哥,听你这话,已经见识过老大出手灭杀幽阶的画面了?”陈不凡面露兴奋,立刻凑过来问道。

“当然见过了!”宋小宝歪嘴一笑,“你们还记得之前的邪教事件吧?”

邪教?

三人略微思索,便记起当时的新闻内容。

7月2日东都早报

【东都府衙联合神鹰司关于天神庭邪教组织案结案公告:

经查证,发生于本年度季秋时节的商场异常入侵事件,系由非法宗教组织";天神庭";策划实施。神鹰司经缜密侦查,现已完成以下工作:

一、专案组历时七十二昼夜,通过物证鉴定、线人举证及技术追踪等手段,准确定位该组织核心据点位于东都城花园镇地界;

二、依《大夏治安律》第七款第三条之规定,组建由神鹰司指挥使领衔、东都折冲府兵参与的联合行动指挥部;

三、天历4657年七月一日寅时三刻,执行";净世";专项剿除行动,成功捣毁该邪教巢穴,现场查获违禁物品……

现敦促涉案在逃人员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七日内投案自首,凡举报窝藏者经查实,依《举报邪教活动赏格令》予钱五十万银币。望东都官民共守国法,维护东都治安。】

“二哥,这件事,难道不是官方解决的,而是老大……”

萧凡眨了眨眼,又看向一旁泰然自若的少年,顿时目露骇然。

“嘿嘿,没错。”

“就是老大一个人解决的,官方只是打扫战场而已。”

宋小宝颇为臭屁的继续说道:“你们是没看见,当时那诡谲像潮水般冲杀而来,但老大只是往那儿一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咔!”

“仅仅一剑,所有影阶的诡谲就都死完啦!”

“血魔巨人你们知道吧,那可是幽阶中位的强大诡谲,也没在老大手中撑过十个回合……”

苏哲一开始还十分享受这装逼的一刻,但宋小宝那满嘴跑火车般的吹牛,顿时就让他绷不住了。

打赢了血魔战士是不假,可特么十个回合,如潮水般的影阶是什么鬼。

真要走那么多的诡谲围杀,他也只有跑路的份儿好吧!

“小胖儿够了啊,吹牛也得按实际情况来好伐,别瞎特么乱吹啊。”苏哲给他一个暴栗,打断了这货。

“不是……老大,我没吹牛啊!”

宋小宝捂着脑袋,委屈的说道:“当时我去找你,地上都是影阶诡谲的尸体,只有你一个人站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