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办事,向来是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要命的事情不开会。
此时仁武帝的弘德殿,就是在开小会。
派谁去这个问题钱晦仔细想了一下,开口:“不如就派肃州的监察御史莫思前去,他离的也近。”
莫思之前因为崔家的事情受到了牵连,被贬去苏州做了监察御史,远离了京城。
此时被钱晦提起,仁武帝想了半晌也没想起来此人。
他不语,只看着钱晦。
半晌等不到上首的陛下开口,钱晦换了口风:“或许也可以从京中派御史过去,都察院的匡御史,为人公正,做事认真,不如派他去?”
仁武帝看着他,声音不辩喜怒:“这次派去的人选,必须要仔细挑选,不得有偏颇。”
钱晦心中一紧,连忙开口:“匡御史为人公正廉洁,一定会秉公办事!”
仁武帝这才看向了方阁老:“关中那边,隐瞒灾情,致使这么多百姓流离失所,情况远比之前报上来的严重,现在又出了红丹县三位官员一起悬梁的事情,让奉元、庆阳、延安的知府立马写陈情的折子上来,缺什么、少什么、事情如何变成现在这样的全一五一十的说了,如果还有丝毫的隐瞒,脑袋不用要了。”
要不是一时间处理三位知府关中那边要乱起来,仁武帝真想直接杀了算了。
方阁老沉声道:“臣会尽快询问清楚情况,只是红丹县现在这个情况……赵尚书,吏部可有合适的人选去接手?”
赵尚书来的匆忙,一时间还没想好,正凝神细想,仁武帝冷笑:“王爱卿此时就在那里镇守,有他在红丹县乱不起来。现在派个人过去,朕只怕还要担心会出乱子!朕这次放手让五皇子和三皇子处理此事,人选就由他们来提。何常!”
“臣在!”
“将红丹县这三个县令的全家,给我提进天牢好好的审!看看他们究竟为何自尽!朕就不信他们在外做的事情,家里人一点不知道!”
“遵命!”
“退下吧,将要去关中的人员选好,从哪里调粮草过去,人员怎么安排都想好,明日早朝要议。”
三人躬身退了下去。
次日早朝,这件事果然被人提起,文武百官无不为红丹县这三人一齐悬梁而感到震惊,更为关中此时的情况而感到揪心。
仁武帝坐在上面看着下面的人嘴巴一张一合,或义愤填膺的骂那三个悬梁的官员,或怒骂那边的知府管理不力,或为百姓们担忧,只觉得心烦。
“诸卿以为,派谁去关中暗察合适?”
仁武帝一开口,下面的说话声顿时小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