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尚书台内,尚书仆射董厥坐在案前处理着公务。
一位穿着官袍的中年男人走进了官署。
他是庞统之子,庞宏,现任度支曹尚书。
庞宏手里拿着一卷竹简,走到董厥案前说道:
“董仆射,这是去年一整年汉中、南中、巴东等地的军费财粮之汇总。”
董厥点点头,伸手接过翻看,身旁响起庞宏的声音:
“永安、南中还好说,但汉中的军费就高居不下了,汉中本地的产粮根本无法支撑数万大军的消耗,不得不从成都调配。”
“这是没办法的事。”董厥无奈地说道:“汉中是我大汉北方门户,从先帝时期起就是重兵驻守。”
“我当然知道汉中不能放弃。”庞宏道,“只不过依我之见,大汉目前的国力勉强可以自守,但若某些人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徒耗国力,给了逆魏可乘之机可就难说了。”
董厥不作评价,低头继续看着册子。
“唉。”庞宏叹息一声。
“当年丞相开府之初就辟仆射你为相府令史,丞相仙去那年您便做到了尚书仆射,现在吕公病重不能理政,按理说应当您来代理尚书令一职,何时轮得到他陈祗?”
听到这话,董厥神色有些紧张:“庞尚书慎言啊,我不求其他,只求做好本分之事。”
“我这可是为仆射打抱不平啊。”庞宏仍不住口,“陈祗不过就是懂了一些旁门左道,他能上位与那黄皓脱不了干系,也不知道当初费公看上他哪一点了!”
“陈令君。”门外传来小吏的声音,很快便听到几声脚步。
董厥连忙给庞宏使眼色,庞宏却不以为意,虽然嘴上不再多说,但眼神中对陈祗的轻视是藏不住的。
“陈令君。”董厥起身拜礼。
陈祗看了两人一眼,“各自忙吧。”
说罢,带着一位郎官走进自己的官署。
陈祗是个实干家,接受任命没几日就开始主政尚书台,忙的不亦乐乎。
其实,台阁中大多数荆州派官员对陈祗并不排斥。
陈祗弱冠就颇有名气,出仕很早,当年费祎对他非常赏识,破格提拔他接替董允担任侍中,故而他也算是费祎的人。
“陈令君,这是南中的战报。”尚书郎许游呈上一份逐竹简。
许游是故司徒许靖的孙子,陈祗乃是许靖的外孙。
二人同为汝南平舆人,又有这层关系在,于是陈祗第一时间就将许游提上来做自己的助手。
陈祗拆开绳子将竹简摊开,看了一会儿,微微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