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吴地的九品中正(二)

第646章 吴地的九品中正(二)

西吴灭亡后,陆宏家三千户被迁往泰山郡,如果他这一脉能在北地站稳脚跟,吴郡陆便会多一个分支——泰山陆。

事实上,安南将军陆抗的封邑也被改到了奉高县,即奉高县侯。

天子的意思很明显,是想让陆氏慢慢融入北方,与吴郡陆氏区别开来,同时降低降而复叛的风险。

简单来说,就是拆家。

历史上不乏诸如此类的案例,南北朝乃至隋唐异常活跃的河东薛氏,便是蜀汉灭亡后被举族迁往河东的“蜀薛”。

将陆氏迁于泰山是有考虑的。

泰山当地的最大士族乃是泰山羊氏,羊氏与夏侯献的关系不必多说,看在他的面子上羊氏不敢公然排挤陆氏。

另外羊祜曾在荆州与陆抗共事过,彼此算是有些交情,而且羊祜此人心胸宽广,不似某些北地大族目中无人。

作为未来的羊氏族长,他应该会与陆氏和睦相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陆抗尚公主。

南阳公主是当今天子的长女,而她的生母正是羊徽瑜。

对吴地士族的优待,自然是为了吸引吴人前来投靠,降低吴人的抵抗情绪。

但有些矛盾自两汉以来就根深蒂固,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

....

泰山郡,梁甫。

“阿父,郡里的评品结果出来了。”

陆容今年十八岁,乃原吴地衡阳太守陆宏少子,东吴名臣陆绩之孙。

“如何?”陆宏跪坐在火炉旁的蒲团上,从手边的小案上拿起热气腾腾的茶碗喝了一口。

“嘶~~这兖州太冷了。”他又拉紧裘袍领口,呼出一口白气。

“是啊。”陆容看了一眼窗外的皑皑白雪,叹道:“在江东虽也能见到雪,但多半是积不住的。今日去太守府的路上,那雪都这么厚!”

说着,他伸手比划了一下。

陆宏发现二人的话题跑偏了,清了清嗓子,带回正题:“说说评品的事吧。”

陆容拱手道:“中中品,也就是五品。”

“哦。”陆宏初来北地,对九品中正只有初步的了解。

只见他一旁的书架上挑了挑,拿出一卷竹简,展开观看。

“嗯...五品对应的是....九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