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港,第一批200名屯垦军开始登上运输船,他们的目的地是美洲,一部分在北美地区,一部分去往朱高燧所在的南美。他们将是第一批半军事化的建设兵团。之后可能就永远留在美洲。他们将在那里承担屯垦以及戍守的责任。
这些人都是从大明军队中招募而来的,他们长期服役,对军队生活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古代军队的服役年限往往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有些人可能在战争结束后就被遣散回家,而另一些人则可能选择留在军队里继续服役。
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士卒的年龄已经超过了 40 岁,按照古代的标准,他们可以算得上是老兵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兵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战争形态。他们所熟悉的战术和武器可能已经过时,而新式的大明军队对兵员的要求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老兵大多来自卫所,他们已经与自己的家乡渐行渐远,甚至可能连自己的家在哪里都已经模糊不清。由于长期离家,他们与家人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少,有些士卒可能已经失去了与家人的联系。
面对这种情况,朝廷决定采取一项特殊的措施——组织这些老兵移民美洲。这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能让他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朝廷承诺,这些老兵在抵达北美后,将会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过上安定的生活。
对于那些尚未成家的老兵,朝廷还将为他们分配女子,帮助他们组建家庭。而对于那些有家眷的老兵,则可以带上自己的家人一同前往美洲,共同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大明在重视农业科技以及兴修水利的情况下,可以说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之前的朝代以及强过不少,可是毕竟受限于时代,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粮食的产量以及还是处在看天吃饭的阶段。
毕竟朱棣来自后世的科技树也不能一夜之间长成。
永乐元年,直隶、北京、山东、河南等地普降暴雨,河流泛滥成灾。如黄河在一些地段决堤,大片农田被淹,无数百姓家园被毁,流离失所。
永乐三年,浙江、江西等地同样遭受严重水灾,许多州县沦为泽国,大量房屋倒塌,庄稼颗粒无收。频繁的水灾不仅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造成了沉重打击。
永乐八年,北方多地出现严重旱灾。长时间的无雨导致土地干裂,庄稼因缺水而枯萎,粮食产量锐减。
在朱棣前期执政以及后来朱高炽执掌内阁的时期,一方面大力发展农耕,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建设交通,使得粮食运输更为便捷,勉强让受灾地区的粮食价格得到抑制。另一方面不间断的从海外进口粮食,比如安南以及泰国等大量进口粮食以及种植各种可食用的作物。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的百姓仍旧显得艰苦,交完公粮后,勉强糊口。还不能达到温饱。朱棣不是不知道,但是大局面前,仍然规定必须缴纳公粮,也就是低于市场价较多程度强制收购粮食。虽然还没有说达到无偿缴纳的程度。但是也聊胜于无。初期看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期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所有粮站所在地均开始了宣传。凡是愿意按照朝廷安排个人或者举家迁移海外种地的,朝廷出钱收购他们手中的地,到达北美后,前三年只缴纳很低的粮食。耕地无偿分配,无偿分房子。提供农具以及牲畜、种子。粮食自由买卖!
同样的政策,如果没有婚姻,朝廷负责婚配,生下孩子都分配土地。儿女婚嫁全包,土地份额不减少,如果分家独立,不减份额,儿子再分地。
一时间,对于产量较低以及偏远地区的很多已经到压力边缘的农民觉得与其这样下去不如出去赌一把!于是很多人将自己的田地卖给了官府,按照官府的统一安排到了沿海,坐上了前往美洲的船。
日本,织田幕府,金碧辉煌的宫殿内,大明驻日本公使正襟危坐,他的面前坐着各路大名,气氛异常凝重。公使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说道:“各位大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商议。”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如今大明国力强盛,有意向海外拓展,然而人手不足,因此希望能从日本招募一些精干的浪人武士前往美洲。这些武士不仅要有过人的武艺,还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说完,公使扫视了一圈在座的大名,发现他们都沉默不语,似乎对这个提议并不感兴趣。公使见状,连忙补充道:“当然,为了感谢诸位的支持,大明会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待遇。而且,这次行动对于日本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你们的武士们获得更多的历练和发展空间。”
然而,大名们依然毫无反应,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公使不禁有些着急,他提高了声音,继续说道:“此外,由于美洲地区缺乏女性,我们还希望诸位能够提供一些女子一同前往。这些女子将在那里与大明的移民共同生活,繁衍后代,为大明的海外事业做出贡献。”
话音未落,大名们终于有了些许反应,但也仅仅是面面相觑,低声议论,并没有人站出来表态。公使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要让这些大名们同意这样的要求并非易事,但他也不能轻易放弃。
宋子渊也不好过于逼迫,望向内阁太宰今川贞赖,今川贞赖会意,于是说:“其实自足利义嗣承袭日本国王以来,日本日久生平,大家的日子也好过了,战争也没有了!很多武士浪人惹事生非。与其如此,不如把他们送出去。留下老实的子民不好吗?”
()
龙江港,第一批200名屯垦军开始登上运输船,他们的目的地是美洲,一部分在北美地区,一部分去往朱高燧所在的南美。他们将是第一批半军事化的建设兵团。之后可能就永远留在美洲。他们将在那里承担屯垦以及戍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