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比起财物,更不能让李世民接受的是威望受损。他本来就得位不正,他干死了自己的兄弟,逼着自己的老爹,这才当上了皇帝,圆了自己的大唐梦。
而声誉的重要性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毋庸置疑,现代社会这么开放,但是出轨被双跪的尚且不少,更何况把“父为子纲”奉为圭臬的古人呢?
毫不客气的说,这本来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只是他上去了,成功了,很多事情为尊者讳罢了。
更何况史书上简简单单的一句“搬空府库”,天知道是什么情况。北宋灭亡的时候,东京城内所有的财富,美人都被金朝攫取,利益受损的老百姓会怎么看他?
当然,这部分人在史官眼里不算人,他们没有任何话语权。
刚登基两个月又和突厥签订城下之盟,对他的威望影响很大,也被他视为一生的耻辱,幸好此时可以争皇位的兄弟早就被他送去投胎了,自己的爹也被自己架空了,位置还比较稳妥,可以猥琐发育。
李世民带六个人和突厥二十万大军签订盟约,送走敌人的唐太宗自觉奇耻大辱,天天想着怎么报仇雪恨,四年后就把突厥灭了。
颉力可汗本想诈降,李世民同意了,并派出使者到了突厥大营。结果李靖“抗旨”突袭突厥大营,并将颉力可汗生擒活捉。
事后,李世民将“抗旨”的李靖册封为“尚书右仆射”,虽无宰相之名,但却跟唐朝贞观年间确立的参知政事、参议得失一样,行的都是宰相之权,名副其实的实权官职。
一时的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沉不住气,处事不够冷静。李世民不逞一时之勇,韬光养晦,壮大自己,找准机会,一击毙命,这才使他成为一名杰出的帝王。
张定深以为然,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该低头的时候就低头,今天的低头,只为了明天更好的抬头!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山不转水转,这日子还长着呢,今天就先让郑氏开怀大笑吧,来日方长,总有郑氏哭的一天,张定在心里暗暗发誓。
张定先前和几个尚书也是有好好商量过,几个尚书自然也知道最终的结果不会改变,唯一的变量,那就是出的这比和平金是多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定身为最高领袖,自然是不能直接下场和郑氏的使者争辩这笔钱的多少。
先不说双方地位不对等,也不说有多么不务正业,给人以唐朝无人的感觉,就说一个领袖,竟然做出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老百姓怎么看他?
哪怕有宣传机构给他宣扬,但假的就是假的,假的永远也真不了,更别说,骗得了别人一时,但骗不了自己的内心。
好不容易爬到今天这个位置,可不是为了出卖国家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