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既然并州刺史一职有空缺,就让张将军兼任吧!张将军勇毅果敢,又曾镇守边关,经验丰富,相信张将军定能保一方平安,使并州百姓安居乐业。”何太后缓缓说道,言语中对张铮充满了信任。
“谢太后恩典,臣张铮定当不负众望,殚精竭虑,恪尽职守,保并州百姓安宁,护并州一方周全。”张铮出列,单膝跪地,神色庄重,声音坚定地说道。
“还有董卓将军,此次护驾有功,一路护送本宫与皇上回京,鞍前马后,不辞辛劳,本宫亦不会忘记。现封你为骠骑将军,望你日后能尽心竭力,辅佐朝廷,保我大汉江山稳固。” 何太后目光扫向董卓,缓缓开口。
董卓一听,心中顿时一阵狂喜,脸上却迅速做出一副诚惶诚恐、感恩戴德的模样,连忙出列,“扑通”一声跪地,重重地叩首道:“谢太后隆恩!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和太后的圣恩。愿为太后和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然而,在他低垂的眼眸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与野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大权在握的那一天。
“既然没有别的事情,那就退朝吧。”何太后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朝会结束后,众臣们按照次序,陆续退出大殿。张铮与卢植并肩而行,步伐稳健,正准备离开这庄严肃穆的朝堂。
这时,董卓加快了脚步,几步便赶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说道:“张将军,今日得封卫将军,又兼任并州刺史,双喜临门,可喜可贺啊。以后咱们同在朝廷为官,还望张将军多多关照啊。”
张铮看了董卓一眼,眼神中透着一丝警惕,微微拱手,礼数周全地说道:“骠骑将军客气了,大家都是为朝廷效力,自当相互扶持。今天还多谢将军在朝堂上为张某说话,这份情张某记下了。”
董卓的笑容微微一僵,但很快又恢复如常,哈哈笑道:“张将军这是哪里的话,我董卓向来就看不上这些文绉绉、爱耍嘴皮子的家伙。张将军乃真英雄,我董卓对张将军可是钦佩不已。张将军,能否借一步说话?” 说着,他眼神示意了一下旁边无人的角落,似乎有什么机密的话要说。
张铮微微皱眉,心中对董卓突如其来的邀约警铃大作,每一根神经都紧绷起来,警惕着对方可能隐藏的算计。但他多年的征战历练,让他迅速收敛情绪,面上波澜不惊,毫无破绽。他微微颔首,礼数周全地说道:“既如此,董将军请。”声音平稳,听不出一丝情绪波动。
两人迈步走向一旁较为隐蔽的角落,脚步踏在光洁的石板地上,发出轻微的声响。董卓神色谨慎,如临大敌般警惕地环顾着四周,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可能藏人的角落,确认没有任何人偷听后,才缓缓地压低声音,开口说道:“张将军,实不相瞒,今日在朝堂之上,我为将军仗义执言,其中缘由,一来是我实在看不惯那赵波那副颠倒黑白、丑恶至极的嘴脸,他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对朝廷纲纪的公然践踏;
二来,也是我真心想与将军交个朋友。你我皆为武将,在这朝堂之上,本就该相互扶持,守望相助。如今这洛阳城,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蠢蠢欲动。咱们武将何苦要被那些舞文弄墨的文官所左右,任他们摆弄?”
张铮神色平静,眼神沉稳而坚定,如同深潭般波澜不惊,静静地注视着董卓。他的心中,思绪如麻,快速地思索着董卓这番话背后的真实意图,权衡着利弊。
片刻后,他开口回应,声音不卑不亢,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董将军所言虽有几分道理,若将军的想法是为了共同维护朝廷的安稳,保我大汉子民太平,张某自当全力以赴,配合将军;但若是将军另有其他心思,还请找别人吧。”
董卓听闻此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哈哈一笑,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张铮的肩膀,似乎毫不介意张铮的强硬态度:“张将军果然快人快语,豪爽!我董卓也不是个喜欢藏着掖着的人。
这样,一会咱们城外军营见,我有一份大礼要送给将军,还望将军赏脸收下。”那笑容中,隐隐透露出一丝志在必得的意味。
张铮微微点头,目光平静地看了董卓一眼,语气淡然地说道:“董将军,张某还有些要紧事要处理,就先走一步了。”说罢,他转身离去,步伐沉稳而坚定,没有一丝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