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这还不算好书?

就在“世界文学研讨节”就北川秀《小王子》究竟是不是一部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争论不休之际,

日本国这边,《解忧杂货店》的风评终于两极反转,在读者群体中有了不错的口碑和评价。

上个月发售的《文艺》也开启了销量逆袭之路!

口碑反转的起因是森哲太郎后续写的一篇简短文学评论稿。

在这篇题为《我眼中真正的【解忧杂货店】》的文学评论稿中,他没有大肆鼓吹《解忧杂货店》,反而很客观的说了许多东野圭吾转型后的不足之处。

此时市面上有关《解忧杂货店》的评论稿基本呈两极化。

一方极力鼓吹《解忧杂货店》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东野圭吾师承北川秀,至少有北川老师五分之一的功力。

另一方则极力贬低它,认为这是一个四不像的大杂烩,典型的“既要还要”文学。

已经觉醒了自我意识的读者们当然不会因为文学评论家们的一面之词来评判的好坏。

但读者本就是盲目和从众心理严重的普通人,大多数人在各种乱七八糟的观点冲击下,渐渐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正反两方的博弈让《解忧杂货店》的口碑一直上不去,读者们大多停留在“听过,但没看过”的阶段。

就在这时,森哲太郎另辟蹊径,他写的评论稿既不讨论好坏,也不辩证对错,只是客观的评价东野圭吾本身的写作能力,以及这本的优劣处。

《解忧杂货店》本身是一部评分能上8.0的优质,原历史中、改编电影的畅销都佐证了这点。

当所有人的视线被拉回到本身,大家开始有意识讨论起内容时,它的好便渐渐浮现了出来。

“这是一部不算成熟,但诚意满满的转型之作。里面的有些剧情和人物稍显稚嫩,但总体上佳。

其中超越时空的叙事诡计和环环相扣的故事剧情,以及令人眼前一亮的推理元素,都是大部分日式纯文学没有做过,没有尝试过的写作手法。

无论好坏,东野老师至少给大部分的纯文学作者起了一个好头——

并非只有刻意模仿北川老师才能立足文坛,只要有足够的个人特色,就能在日本文坛刻下名字。”

森哲太郎的这句结语被无数底层作者奉为座右铭。

这三年来,北川秀从默默无名的白纸作家,一路踩着大岛光、石原慎太郎、池泽夏树、几位天下一品的头登上顶峰。

他的横空出世让无数人振奋,也兴起了一波又一波“北川秀风”的模仿浪潮。

很多中下层、底层作者靠跟风赚了钱,有的现在还在跟风。

但写着写着,好像整个日本文坛都被“北川秀风”给塞满了。

模仿得再像,那也只是北川老师的一个影子。

影子是没法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

大量作者们开始迷茫,不知所措。

有的转型去写推理文学,有的转型去写大众文学,纯文学的土壤越来越贫瘠。

现在,《解忧杂货店》成了衔接两个时代的中间产物,确实意义非凡。

森哲太郎提出这点后,作者圈里率先掀起阅读《解忧杂货店》的热度,然后这些作者又安利给他们自己的读者,自己的亲朋好友。

然后便一发不可收了。

北川秀得知这个讯息时,也吃了一惊。

他可以笃定《解忧杂货店》会火,而且是大火特火,但不清楚它会怎么逆风翻盘。

没想到在这个世界,它会以其他作者安利给读者,又经由读者传播给大众而火爆。

历史上,文人总是相轻的。

人人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事实是,大家都想当第一,大家都暗搓搓诅咒同行,嫉妒同行,抹黑同行。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网络文学,作者间的互相举报可比读者举报厉害多了。

这一次,《解忧杂货店》却是靠着无数底层作者的托举,一步步从泥潭里爬了出来。

令人唏嘘,也令人欣慰。

文学之火,就是这样延续下去的。

这场惊天反转的最大受益人是咬牙用1000万円买下了《解忧杂货店》影视版权的广木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