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伟在贺勇刚时代,就不太受重用,所以杨辰来了之后,主动靠拢的态度非常明显,不仅在于汇报工作、会上的支持这些明面上的活动,私下里也一直想方设法跟杨辰扯上私人关系。
最后他找到了丁若海,就是平山县杨老爷子的班底之一,当时已经是平山县委副书记,被调到了定山县,后来去了长河县担任政协主席。
他年龄比杨海福大几岁,所以杨辰起来之后,他就已经到政协了,年龄也差不多了,就算是谁也挽救不回他的政治生涯。
曹国伟有一段时间受过他的恩惠,但后来联系就较少了,毕竟他是去其它县当政协主席了,如果还在定山县的话,可能还会经常走动。
这次,他辗转腾挪想要跟杨辰建立私人上的联系,就想到了丁若海,再找人一打听,竟然还是一个派系的,于是赶紧又亲自上门,找到了丁若海,请求帮忙。
丁若海还经常跟尚红卫、杨海福、杨丙荣他们这些老派杨人经常来往,虽然跟杨辰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这种事,又不是坏事,他想投靠,杨辰也需要他投靠呀,就拉上杨丙荣,带上曹国伟,跟杨辰私下里坐了坐。
虽然杨辰没有许诺什么,也没有像曹国伟想的那样,对他的投靠显得很迫切,但他也理解,杨辰毕竟跟普通的县委书记还是有区别的,副厅级的县委书记,自然也是另有底气。
他只是觉得投靠的晚了一步,上次的调整他没赶上趟,不然的话说不定也换换岗。
所以他一直想表现,展露出自己的价值来。
而杨辰这次安排他们每个常委分一个小组负责人事调整,他就认为是一个好机会。
工作肯定要认真负责到底的,但是领导万一有需要照顾的人情,完全可以不让领导为难,自己顶上。
结果杨辰一直没有什么安排,他还担心呢。
看到杨辰打来电话那一刻,他内心充满了雀跃,这是自己的价值体现。
所以杨辰一说,他就立刻毫不犹豫地准备替领导顶缸,一个职位两个人来说,这才只是股级提副科,要是调整警察局长、财政局长这些重要级岗位,几十个人打招呼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