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为了避免出现分歧,防止彼此发生猜忌,扬越部落的首领们十分默契地达成共识。
凡是南迁的越族部落,一律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分类。
随后如同太公分猪肉,将数家南迁的越族部落打包合并,形成一个个人口数量接近相同的小集群。
接着便是每个扬越部落,接纳一个小集群。
如此一来,就不存在接纳南迁越族部落族人多寡的问题。
就前期来看,由于南迁的越族部落源源不断,所以这种接纳方式十分奏效。
既能使每个南迁的越族部落不会被切割分离,同时又可以确保每个扬越部落获得的新人口大体一致。
然而,伴随南迁的越族部落数量减少,这种接纳方式很快便陷入基数不足的困境。
没有足够的南迁越族部落,便无法做到平均接纳。
相对温和的解决办法,便是先将南迁的越族部落聚集到一起,等积攒够一定数量,再凑成人数相等的小集群,最后分给各个扬越部落。
比较激进的方法,则是强行拆散南迁的越族部落,只为达到人口数量平均。
扬越部落先是选择温和的办法,结果却发现,南迁越族部落携带的粮食物资本就不多,在积攒过程中,很快便消耗一空。
扬越部落的首领们此前并未料到这种情况,紧急商议时,对于如何解决南迁越族部落的粮食物资问题,很快出现分歧。
部分扬越部落首领认为,这些等待中的南迁越族部落,并未正式成为自己的下属。
若是此时便提早供应粮食物资,万一这些南迁越族部落中途出走,转而投奔其他地方,那些宝贵粮食物资岂不是白白浪费。
另一部分扬越部落首领则认为,可以每个部落按同等数额,凑齐粮食物资。
往后南迁越族部落中途出走,需要赔偿此前获得的粮食物资。
无力赔偿的越族部落,那就变卖族中青壮与孩童。
与此同时,为了南迁越族部落悄悄溜走,还应从各个扬越部落中,抽调青壮组建看管队,明面上维持整体秩序,实则却是监视南迁越族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