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迎春医学院

机缘巧合 琴止 1435 字 2小时前

肖迎春走进去的时候,傅庆年和蒙大夫、牛大夫还气鼓鼓的。

显然,他们也知道太医们说的理由,是如今整个社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

对错没法论,现实就是如此。

蒙大夫常年游走各地,知道的比傅庆年和牛大夫更多。

“许多女子,觉得病痛是在见不得人的地方,平日真的难受了,也只敢叫人把脉开药,至于查看患处,是万万不敢的……”

“哪怕是女大夫,她们都抹不开面子……”

也因此,许多女子年纪轻轻就因为病痛饱受折磨,甚至早早就丢了性命。

男人们倒是无所谓:没了一个,还能再娶。

这世道,有点本事的男人想要续弦、纳妾,都方便至极。

傅庆年听完了蒙大夫的话,更觉得应该如此了。

“我愿意教,教那些女徒弟们来学。”

牛大夫却突然蹙眉蹦出一句:“你愿意教,谁愿意学?”

学医这种技能,跟绣花织锦又有不同:绣花织锦学习一两年都能赚钱了!

学医却一两年才开始入门,想要精通,基本十年起步。

不仅如此,学医还要跋山涉水采药,会有危险;

成日都是跟病患打交道,会很腌臜……

还没办法短期内给人创造经济效益……

富贵人家的小姐坚持不了十年就该成亲生子了。

寻常人家的姑娘学手艺都是奔着贴补家用去的,谁舍得白送去十年,却分文都拿不回来?

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

肖迎春看着气氛低沉下去,上前一步:“迎春书院的孩子愿意学。”

确切地说,是慈幼院那些女孩子们愿意学。

对于本就是被抛弃的女孩子们来说,能被慈幼院收养、吃饱穿暖,本就是侥天之幸。

若能学一技之长,以后能持续长久地有一口饭吃,那就更好了。

至于面子?男女大防?

她们本就没爹养、没娘教的,谁来教导和管束他们男女大防?

傅庆年提醒:“要把这些孩子教出来,教到能出去诊脉、开方的程度,至少至少需要五年以上。”

“正常则需要十年以上……”

简而言之一句话: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等待,才会有结果。

肖迎春毫不犹豫地点头:“没关系。天武朝等得起。”

多少年都这样过来了,再等等又有何妨?

肖迎春命令一下,还没选技艺的慈幼院孤女纷纷学医。

为了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肖迎春还给学医的慈幼院女孩一个政策。

只要她们被收为傅庆年的徒弟且好好学下去,十年内都可以由慈幼院免费提供食宿,不管她们那时候有没有十六岁,有没有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