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富歇在掌握了一系列证据后,在参政会议上拿出了最终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将幕后真凶的矛头果断地指向了隔海相望的英国。
参政院的代表们经过慎重商讨,一致认定,是英国情报机构在背后支持法国保王党人,在巴黎发动了这场令人发指的恐怖袭击。消息一经传出,如同野火一般,迅速在各国之间传开。
一时间,整个英吉利海峡的上空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阴云密布,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与不安的气息。
伦敦,白厅,英国外交部大楼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平日里宽敞明亮、彰显着大英帝国威严的办公室,此刻却显得格外压抑。
外交大臣格伦维尔独自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锁,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压抑着内心的波澜。
他的手中,紧握着一份从瑞典大使转交来的紧急信件,这信件在他手中,仿佛有干斤重,压得他的手微微颤抖。
信中明确且强硬地转达了法国方面最强烈的外交抗议,每一个字都如同寒光闪闪的利刃,精准地刺向英国的外交底线。
法国外交部长克拉克言辞斩钉截铁,毫无回旋余地地认定,是卑劣无耻的英国情报机构,金融调查局,深度参与了1799年12月24日那个平安夜,旨在刺杀法兰西第一执政安德鲁的惊天阴谋。
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沉重的铅弹,重重地砸在格伦维尔的心头,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
身为大英帝国的外交大臣,格伦维尔十分清楚,这场突如其来、由平安夜爆炸案引发的外交风波,对于英法两国而言,就如同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之前,小皮特首相因病不得不暂时休养生息,国家的诸多事务重担便悄然落在了代理首相波特兰公爵的肩头。
尽管波特兰公爵表现的性格强硬,在对待法国的态度上,坚决拒绝和谈,秉持着绝不妥协的立场。
然而,格伦维尔本人却有着自己的考量。为避免两国陷入全面战争的泥沼,他暗自默许自己的心腹亲信,与法国的外交官展开私下接触。
在双方小心翼翼的试探与沟通下,很快,英法两国就像是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悄然恢复了外交领域的非正式会晤。
尽管这些非正式会晤在短期内,并未取得突破性的重要成果,也没有戏剧性的立场转变,但它们却如同一座脆弱却珍贵的桥梁,至少保证了两国之前达成的某些关键妥协得以延续。
其中,法国明确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尊重英国在泽西岛和根西岛,也就是海峡群岛(诺曼底群岛)的主权;不仅如此,法国驻印度洋海军也将陆续释放那些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被错误扣押”的英国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