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4 章 仓促应战(下)

正因如此,诸滑郢始终心怀感激之情,将这份知遇之恩铭记于心。

从性格上来说,诸滑郢是一个典型的忠君爱国之士,他那骨子里流淌着的,尽是对君主的忠诚以及对国家的热爱。

与此同时,他还是个行事中规中矩之人,谨遵礼法道义,几乎不可能去做出任何超越常规或者出格的事情来。

这样的人物设定,注定了他会在面对各种复杂局势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不为外界所动摇。

此时,朝堂之上一片肃穆,众多文臣武将纷纷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然而,众人的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站在一旁的范蠡与文种二人。这两位可称得上是越国的哼哈二将,其地位举足轻重。

先说那范蠡,他如今官居上大夫之位,可谓是位高权重。平日里,他凭借着自己的所谓智慧和谋略,深受越王勾践的器重。

而文种,则是以机要谋士之名闻名于朝野。他思维敏捷,计策百出,常常能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出谋划策”,化解危机。

面对如此重要的时刻,越国给予了他们高官厚禄,以显示对他们的信任和倚重。因此,他们自然也不能沉默不语,必须要有所表示,否则难免会被人落下口实,甚至可能引起越王的猜疑。

因此,范蠡与文种对视一眼,双方便心领神会,前者出班表态道:“下臣赞同大王之意,为今之计越国或有灭国之危,唯有大王亲率大军抗击阖闾,越国上下方可同仇敌忾。下臣愿追随大王左右痛宰吴犬,虽死无悔也!”

“下臣附议,此战吴国大举入侵,毫无道义可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此,越国必胜!”文种随后慷慨陈词道。

实际上,他们两人内心深处对越国并不抱有太大的期望和信心。所谓的正义与否,不过是些毫无意义的空话罢了,只是弱小国家用来维护自身颜面的说辞而已。

毕竟身处春秋末期这个时代,社会秩序已然崩坏,完全就是一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世界。

那些强大的国家若要攻打弱小的国度,又何须寻找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呢?就算将其灭掉,也不会有人为此多说半句。

而这两个人,其实乃是楚国暗中安插在越国的眼线。对于他们而言,无非就是陪着勾践去豪赌一场。

倘若这场赌博最终获胜,那么他们自然能够继续留在越国享受高官厚禄,过着锦衣玉食、逍遥快活的日子;可要是不幸赌输了,那也无妨,大不了就返回楚国便是,总归不会落得个凄惨下场。